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定位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l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与定位候选克隆策略,对两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寻找致病基因,探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并进一步丰富人类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库及突变谱。 材料与方法:从临床收集的两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在获得知情同意前提下抽取静脉血5ml,酚一氯仿一异戊醇提取DNA。参考文献在已报道的与白内障相关基因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家系中所有成员基因组都通过PCR扩增,产物通过6﹪的PAGE胶分离后,进行基因分型。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初步排除,两点连锁分析计算各微卫星标记LOD值。候选基因经PCR扩增后直接测序。 结果: 1 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四代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D22S258、D22S315、D22S1163微卫星标记与致病基因紧密连锁,单倍型分析提示致病基因位于在D22S1174-D22S270之间,大约18.5Mbp的遗传距离。候选基因测序在CRYBBl的外显子6发现第752位碱基T一>C突变,结果导致编码蛋白的228位氨基酸由丝氨酸突变为脯氨酸。 2 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缝性先天性白内障四代家系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排除了已知致病基因是导致该家系产生白内障的原因。 结论: 通过等位基因共享与连锁分析,确定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为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建立遗传性白内障基因型-表型间联系及丰富我国白内障致病基因的突变谱提供了基础。并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缝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了已知白内障候选基因的排除,为进一步寻找该家系致病基因缩小了范围。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分辨率CT(HRCT)上肺网状影的形态表现并探讨网状影病理基础及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HRCT上具有网状影表现的临床病例10
实验动物在人类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有着具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对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实验动物在基础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实验动物身上来复
目的:探索优秀心理治疗师的共同特征,为中国心理治疗师的素质开发提供一套突出胜任特征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方法: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资料,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并结
花生壳和花生蔓生产食用菌比其它代料,如棉子壳、玉米粉、木屑、谷壳、油菜杆等的产量高一倍以上。花生壳中含的有机养料较多,培养的平菇一般比其它代料培养的平菇养分丰富一
目的:  双生子法计算儿童青少年认知功能指标的遗传度,探索认知功能指标内表型的价值大小,为精神疾病病因探索提供依据;分析环境因素,为疾病前期干预提供指导,促进儿童青少年健
第一部分应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TCF和端粒酶基因hTERT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对比人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CTCF和端粒酶基因hTERT蛋
由农牧渔业部农业局提出、中国水稻研究所负责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部颁标准“优质食用稻米”,已于1986年8月30日由农牧渔业部批准颁布,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个
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o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微球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
目的:了解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少见线粒体DNA(mt-DNA)原发性突变位点和继发性突变位点特点。 材料与方法: 1.采集2006年6月到12007年1月期间临床诊断LHON
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的娱乐节目,席卷了21世纪头十年的中国荧屏。今年开始,各大卫视进入黄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