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在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首先,阐述了信贷风险的相关经济学理论分为古典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理论以及现代经济学的分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信贷风险或者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信贷风险的三个基本要素,进一步提出了贷款用途、客户信用和担保效力是一笔信贷业务风险的三个基点,这三个基本点的组合构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基本结构:贷款用途与客户信用组成的二维混合风险结构、贷款用途与担保效力组成的二维混合风险结构、贷款用途、客户信用和担保效力组成的三维混合风险结构。在一个信贷风险结构体系中,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信贷风险结构具有时变属性,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实施灵活的信贷风险管理。 其次,围绕贷款用途、客户信用和担保效力这三个风险基点分析了各自的影响因素。影响贷款用途的因素包括违法违规风险、信贷产品错配风险以及国别风险。针对国别风险,以次贷危机为实例进行分析。客户信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企业微观的组织形式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基于客户的组织形式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针对客户信用风险,本文还分析了客户所处行业和所处区域对信贷风险的影响:行业经济特征的差异将造成企业信用风险具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区域集聚既可能对信贷风险管理产生正面的效应,也可能对其产生负面效应。针对客户信用,简述了客户信用的调查模型Z模型。担保效力的影响因素是从担保的三种方式——保证、抵押和质押出发分别进行分析,由于担保的效力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的,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持续监测担保风险情况,防止出现担保效力不足的风险。 最后,提出了基于三个风险基点——贷款用途、客户信用和担保效力的管理措施,贷款用途风险是一笔贷款风险的源头,应该从调查阶段、审批阶段、发放阶段、贷后阶段进行风险管理;在信贷用途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判断客户的信用水平是决定能否为客户办理信贷业务的主要因素,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其风险管理效果;担保效力的风险管理区分保证、质押和抵押这三种不同的担保方式分析了风险防范措施。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讨论了商业银行基于三个风险基点如何分配资源对于管理信贷风险更有效。围绕积极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商业银行应理性地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并针对大客户大项目引入了银团贷款机制、针对中小客户引入了信贷保险机制,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转移提供了方法。其中银团贷款机制以及信贷保险机制的引入可以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