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旅游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起着重要引擎的作用,推动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同时旅游业是促进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经,而生态环境则为城镇化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现如今,城镇化的发展正处于高速状态,一方面扩大了国内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旅游业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热点,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忽略,使得生态环也有逐渐遭受到破坏,如:资源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过度旅游消费以及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等问题逐渐产生,使得环境承载力无法承担,导致生态环境环境遭受重大破坏。而旅游业、城镇化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起着动态关联的关系。因此,协调和促进好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生态环境和旅游业这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及提高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长江经济带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实力,有利于建设成宜居、宜游和宜业的城市,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通过分析三大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现状、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再对指标权重计算进行阐述,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建模以及耦合协调等级的判别标准进行说明,再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对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其次,考虑到空间因素,构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空间权重矩阵,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全局与局部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与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再是建立面板Tobit模型,根据LR检验、F检验与豪斯曼检验选择固定效应Tobit面板模型来研究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因素。最后,根据测算的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根据固定效应Tobit面板模型测算得影响因素,为长江经济带实现旅游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整体趋于优化但横向差异明显,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区域差异;纵向而言,整体趋于优化,同时城镇化系统和旅游业系统的发展水平趋于优化,旅游业和城镇化具有较强的关联性。(2)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评价与旅游业、城镇化的差异较大,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并不会阻碍生态环境的改善,旅游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这三大系统之间并没有很显著的关系;第二,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缓慢且省际差异明显。第一类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的省份,第二类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但是均呈上升的趋势,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持续向好发展。(3)各个省份的耦合协调空间集聚较稳定;大部分的省市的集聚形式并没有很显著,集聚形式不显著的省份占比在54.5%以上,并且集聚形式主要是以H-H和L-L形式为主,即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4)耦合协调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城市建成面积占市区面积比重不显著,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是显著的负相关,其它因素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建议:(1)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明确旅游产品定位,优化产业格局。要协调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保护的关系。(2)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居民素质,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整体的提升。(3)改善生态环境。坚守生态红线,改造落后的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生产技术,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性,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资金的投入,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适当的建立环境保护奖惩机制。(4)促进旅游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树立协调发展理念,要强化城镇的旅游服务、生态休闲、低碳环保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