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的扰动,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导致物种的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产生广泛的不良连锁反应,加强不同类型脆弱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的研究工作,引起了恢复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矿区是人类剧烈的开采活动的干扰形成的典型的脆弱的生态系统,矿区覆盖面积大,景观生态破坏严重,对矿区进行复垦是国家、企业、矿区居民及生态工作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矿区复垦是跨尺度、多等级的问题,矿区恢复与重建不能仅局限于生态系统层次,而应该着眼于景观层次,甚至于区域层次。无论是为了“生态可持续景观”,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还是可持续发展,景观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最理想的尺度。矿区景观,受强烈的人类开采活动的影响,景观中的稳定成分(如植被)与不稳定成分(如土壤)均遭到严重的破坏,土壤学家和生态学家正致力于土壤及植被的恢复研究,目前用超富集植物或耐性植物修复矿山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生态系统层次上采矿地生态破坏的三个特征即景观型破坏,对采矿地地貌的影响;环境质量型破坏,对所在地区土质、水质,甚至大气质量的影响;生物型破坏,对原有生物群落的摧毁,及对当地生物群落的严重破坏甚至摧毁。矿区景观生态维护与重建,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生态意义。矿区景观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同时兼顾生态学过程和空间格局。矿区景观的破坏是一个过程,其恢复与重建必须首先在时间尺度上把握,开采前的合理规划,开采中合理开采,开采后及时复垦,是矿区景观破坏最小,恢复最快的必要环节。矿区区域面积较大,斑块和其他组成单元类型多,而各景观单元的结构、功能又各不相同,其景观破坏的性质也不一样,矿区景观的重建也必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国家、地方和企业在矿区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中,对重建一个多用途和富于变化的新景观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研究就矿区景观的生态格局、景观生态重建原理、土壤植被的恢复技术、景观恢复的目标和实施体系等矿山恢复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广东省大宝山矿矿区为案例,通过实地诊断与生态分析,对矿区工业结构、环境状况、生态过程、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提出矿区景观维护与重建模式。在矿区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工业,势必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物的排放,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根据矿山废弃地的立地条件,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土壤种子库及植被的恢复和景观的重建,对粤西北和湘西南脆弱生态系统重建健康的森林景观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并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对矿区清洁生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