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中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平均像素、单位像素的放射性计数与肝脏计数比值及其与本底计数比值在评价非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低剂量131I清甲中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3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术后首次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低危或中危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0例,男性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5.37±10.69岁(2668岁),共有甲状腺残留灶31个。患者所接受的首次131I治疗剂量为1110-1850MBq(3050mCi),平均1616.32±353.40MBq(43.68±9.55mCi)。清甲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测定以及99mTcO4-甲状腺平面显像。清甲治疗后第7天行全身131I显像并从图像中分别获得残留甲状腺、肝脏、大腿(本底)感兴趣区单位像素的放射性计数。于治疗后5个月患者停服左甲状腺激素1月,测定刺激状态下血清TSH、Tg及TgAb,并于二次131I治疗(2220-3700MBq)后第7天行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根据6个月后的131I第二次治疗的Rx-WBS结果将首次清甲疗效分为三组:(1)完全清除组:二次131I治疗的Rx-WBS结果显示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消失;(2)大部分清除组:二次131I治疗后Rx-WBS结果显示残留甲状腺大部分清除,即剩余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高于本底计数(大腿外侧软组织)而低于肝脏计数;(3)少部分清除组:二次131I治疗后Rx-WBS结果显示残留甲状腺少部分清除,即剩余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平均计数高于肝脏计数。结果:1.20例患者31个甲状腺残留组织灶低剂量131I首次清甲后,21个组织灶完全清除,10个部分清除,其中4个大部分清除,6个少部分清除;完全清除率为67.7%(21/31),有效清除率(完全清除+大部分清除)为80.6%(25/31)。2.首次治疗剂量131I-WBS中,Tavc/Lavc在完全清除组(51.57±54.01)与大部分清除组(179.66±154.49)和少部分清除组(155.45±151.81)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6,P=0.025;Z=-2.268,P=0.023);Tavc/Thavc在完全清除组(140.51±145.08)与大部分清除组(1006.34±1225.23)和少部分清除组(998.88±1428.15)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8,P=0.022;Z=-2.325,P=0.020)。3.首次治疗剂量131I-WBS中,Tavp在完全清除组(139.24±49.72)和大部分清除组(127.00±52.25)与少部分清除组(216.33±58.7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1,P=0.010;Z=-2.174,P=0.030);完全清除组与大部分清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2,P=0.703)。4.清甲前血清刺激性TSH值在完全清除组(84.40±26.86)与少部分清除组(56.01±41.34)间有统计学差异(Z=-2.390,P=0.017);完全清除组(84.40±26.86)与大部分清除组(75.09±28.51)、大部分清除组(75.09±28.51)与少部分清除组(56.01±41.3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8,P=0.290;Z=-0.820,P=0.412)。结论:1.首次低剂量131I清甲治疗后,甲状腺残留组织的完全清除率为67.7%,有效清除率为80.6%。2.首次治疗剂量131I-WBS中Tavc/Lavc、Tavc/Thavc值均可作为预测低剂量131I清甲疗效的重要指标。3.首次治疗剂量131I-WBS中Tavp值、清甲前血清刺激性TSH值可作为预测低剂量131I清甲疗效的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