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一轮的奥运竞争,我国残疾运动员任重而道远。肢体残疾运动员是残疾运动员群体中人数最多的一类,他们不仅要克服身体不便进行高强度训练,在社会中还有高度的辨识性,亦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一直以来体育界非常重视运动员、残疾运动员群体的心理健康。但是,纵观心理健康领域研究,尚存在视角单一、干预提升缺乏针对策略等局限和不足。本研究旨在探究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特征及影响因素,了解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性的采取正念干预,从而为改善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为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项研究内容。研究一,目的:探究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对16名肢体残疾运动员、5名教练员、1名辅导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运用NVIVO9.0质性分析软件编码进行分析;结果:构成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特征的结构是一般心理健康和职业心理健康;社会因素(国家、学校、地方政策)、压力感受(比赛、生活)、人格特征、教练员领导方式(态度、沟通)是影响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二,目的:了解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第一部分研究结果中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统计学检验,以此验证和补充定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名肢体残疾运动员、150名非残疾运动员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和压力、人格、社会支持、教练员领导方式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方法检验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6.5%以上的肢体残疾运动员单项因子呈阳性症状;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残疾运动员;女性肢残运动员的睡眠障碍和饮食不良风险高于男性运动员;肢体残疾运动员年龄越小,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学历越低,心理健康越差;训练年限越短、运动水平越低、越没有名次的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越差;体能主导类项目肢残运动员的躯体化、精神病性状况比技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要差;精神质和情绪/神经质特征越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主观支持程度越高,掩饰倾向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社会支持在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主观支持。研究三,目的:探索正念干预改善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8名肢体残疾运动员进行多重基线水平的ABA单被试实验,对其进行每日正念干预;结果:正念干预后有7名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正念水平得到了提高。综合上述研究得出主要结论:(1)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特征表现为稳定的情绪调控,坚持不懈和勤勉刻苦的行为表现,自信、宽容、敏感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强烈的目标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榜样形象,热爱体育事业。(2)肢体残疾运动员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为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恐怖。(3)肢体残疾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年龄、学历、名次、训练年限、训练水平、项目类别中表现出不同特点。(4)精神质和情绪/神经质特征越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主观支持程度越高,掩饰倾向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5)社会支持在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起主要作用的维度是主观支持。(6)正念训练可以作为提高肢体残疾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