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研究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期临床诊断尿脓毒血症进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并行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40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32例作为尿脓毒血症组,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尿脓毒血症的患者37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患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期临床诊断尿脓毒血症进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并行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40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32例作为尿脓毒血症组,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尿脓毒血症的患者37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患者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非条件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所有纳入本研究的因素经过单因素分析,在两组数据比较中,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分别为性别、合并糖尿病、术前感染症状、既往结石手术史、结石位置、结石直径大小、铸型结石、患侧结石梗阻、结石平均CT值、尿白细胞计数、尿亚硝酸盐、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将本研究各个因素中经过单因素分析筛选,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非条件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5个因素为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性别、术前感染症状、患侧结石梗阻、手术时间及尿培养阳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术前感染症状、患侧结石梗阻、手术时间及尿培养阳性为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尿脓毒血症是FURL的少见并发症,但尿脓毒血症由于早期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病情进展迅猛,常常导致确诊及治疗的不及时,从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术前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以关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相关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以期通过早期干预预防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以及早期发现尿脓毒血症,尽早开展相关治疗,从而减少患者的病痛、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抑癌基因TP53和原癌基因HER2在胃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既往的相关报告较多,但关于TP53,HER2基因突变与其蛋白异常表达是否一致,以及基因突变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胃癌及癌旁对照组织中TP53基因exon 5、7、8和HER2基因exon 13、22-24、25-26进行基因测序,同时进行p53、HER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这两个基因突变和蛋
目的:评价快速冰冻病理活检在DD供肾质量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在本移植中心行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ese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即尸体供者(Deceased donor,DD)捐献肾移植手术的372例供肾病理资料及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肾病理活检方法的不同将供肾分为快速冰冻组和常规
目的:1、探究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OLT)中采用双倍灌注液灌注及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经门静脉灌注放血是否可减少再灌注综合征(PRS)发生高危因素,降低PRS发生率。2、探究该方法对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的有无正面影响。方法:选取6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肝病患者术中采用单倍灌注液灌注及门静脉灌注放血,B组27例肝病患者术中采用双倍灌注液灌注及门静脉灌注放血,C组20例,为对照组采用普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应用1g氨甲环酸联合早期夹闭引流4小时与不接受引流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术期血液丢失、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长等方面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切皮前30分钟静点1g氨甲环酸。其中观察组(n=40)关节囊缝合前撒入1g氨甲环酸留置一枚钳夹住的引流管并于术后4
背景:高位复杂肛瘘的治疗一直是肛肠外科医生的重大挑战,其原因与肛瘘术后复发和肛门失禁直接相关。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作为一种新的保留括约肌手术,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这种术式在治疗弯曲狭长、多分支瘘管和术后引流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尝试联合术中直肠腔内超声(IOEAUS)和TROPIS来解决上述问题。目的:为了评价和分析IOEAUS联合TROPIS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
目的:通过对Fournier坏疽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影响因素等情况,以期为Fournier坏疽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及发病年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和转归。收集如下基本信息资料,临床资料:变量人口学资
目的:观察新辅助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免疫组化(IHC)结果发生改变的情况,探究新辅助治疗后IHC结果发生改变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共23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描述新辅助治疗(NAT)后IHC指标ER、PR、HER2表达情况出现改变的现象,采用Mc Nemar-Bowker检验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IHC指标E
肥大细胞已被证明在防御性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调控多种过敏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MC的存在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但有些研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肿瘤组织内高肥大细胞密度与更长生存期相关。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争议,肥大细胞在结直肠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循环肥大细胞祖细胞(MCp,Mast cell progenitor)标记的定义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研究目的:1.回顾性分析传统MRI影像诊断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定性诊断价值。2.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分析,寻找最优组学参数,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定性诊断价值。3.基于上述研究,探讨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对卵巢肿瘤鉴别诊断的能力是否优于传统MRI影像诊断方法。资料与方法:1.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盆腔MRI影像检查,后经
目的:将放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通过放疗诱导小鼠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原性死亡,并与水凝胶搭载的免疫调节剂协同作用,实现对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调控,抑制肿瘤生长,有望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与理念。方法:本实验将放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通过放疗诱导小鼠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原性死亡,并与水凝胶搭载的免疫调节剂IL-12和TGF-β抑制剂SB-431542协同作用,实现对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调控,抑制肿瘤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