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6介孔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其加氢精制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mijnuhbygvtfcr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开采的石油呈重质化及劣质化趋势,后续获得的馏分油等呈高硫含量趋势,而有机大分子硫化物易在反应活性位上缩合结焦,从而加快催化剂失活降低反应活性及选择性,未脱除的硫化物经燃烧生成硫氧化物造成污染并引发酸雨等灾害,因而当前用于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提高对高硫含量油品的处理能力,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制备用于加氢脱硫反应的高效催化剂。本论文以KIT-6介孔材料为载体,通过调变陈化温度、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研究其孔道结构有序度和结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陈化温度起决定性作用,最佳温度为35℃,归因于对模板剂溶解度、胶束排列有序度以及硅源吸附-缩聚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当晶化温度高于100℃时,晶化时间和温度对有序度和结晶度影响较小,但孔径及比表面积所受影响较大,归因于对硅源溶解-重结晶时间和速率的影响。随后以不同晶化温度下合成的有序介孔KIT-6材料为载体,经铝后改性并负载活性金属制备用于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剂。各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均小幅度降低,但较好地保持了载体的介孔结构,且酸性种类及分布相似;反应结果表明,Cat-Al-K6(120℃)的脱硫率最高,归因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更利于金属活性相的分散,并形成长度较短且堆垛层数较高的“Ni-Mo-S-II”型活性相。进而开展了KIT-6催化剂与SBA-15催化剂的对比研究,并发现在相同反应条件下,KIT-6催化剂的脱硫率总高于具有相同最可几孔径的SBA-15催化剂,归因于具有三维空间网络孔道的KIT-6材料比直孔道的SBA-15材料更利于反应物的扩散。之后进行了锆后改性与铝后改性KIT-6催化剂的对比研究,发现锆后改性催化剂的孔道结构、活性相分布及脱硫率均优于铝后改性催化剂,归因于锆后改性使活性相分散度更好,且酸性也得以提高。最后向锆后改性KIT-6催化剂中分别引入少量的铁、铜及锌三种副族金属作为助剂,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负载不同助剂金属后其结构与原催化剂相似,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虽均有减小,但载体孔道结构保持良好,活性金属分散程度、硫化程度和硫化态活性相堆垛数均有不同,其中Cu改性与原催化剂相似,Fe改性最差,Zn改性最佳,即Zn的引入对催化活性有一定提高,归因于不同助剂金属对活性相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程度不断加深,火山岩储层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是华北油田近年来勘探开发的新区块,在乌兰花凹陷的火山岩储层中发现了工业油流。作为可采储量评价的基础,后续开发方案设计的关键环节,对火山岩储层进行有效性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岩心资料及测井资料结合试油资料对火山岩储层进行测井评价,发现储层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安山岩。花岗岩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受断层
克拉美丽气田岩性复杂,储层孔隙类型丰富、非均质性,纵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给储层测井评价造成了极大困难。针对目前勘探开发的难度要求,仅仅运用常规测井技术已远远不够,新的测井技术运用已经迫在眉睫,运用新的技术也能更好的解决现在油气田开发当中所面临的困难。相较与常规声波测井,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数据不仅可以测量纵波,还可以测量横波,并且获取更多地层信息,充分利用和挖潜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数据应用潜力将成为更好获取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实际开发表明,缝洞储集体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开发过程中难以准确预测有效缝洞储集体,导致工区内高效井预测成功率偏低。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工区内已有的高效井和低效井的地质、测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入手,分析高效井和低效井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总结储集体有效性影响因素,建立高效井地震识别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效井预测研究,对有效缝洞储集体进行预测,总结高效井有利目
艾卡断裂带位于四棵树凹陷的北部,是油气勘探的进一步重点研究区域。该断裂带西部三维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开发背景,但在该区域的数口钻井钻探失利表明其内部构造背景复杂,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断裂带西部三维区域。论文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为基础,分析主干断裂的应力情况以及地层控制作用,进一步对工区内的重点剖面及平面构造样式进行解析。最终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的构造进行恢复,并综合断层分析等内容对构造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储层预测尤其是针对河道砂体这类隐蔽性类型,想要获得储层的物性、岩性等信息,就必须要明确属性与储层参数的非线性关联。目前,机器学习得到广泛的应用及研究,不同工区不同储层也适用于不同的算法,算法各有优缺点。文章以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为主,并分析对比了支持向量机及BP神经网络,探讨在河道砂体厚度预测中的适用性。在对地震属性原理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基础上,首先对地震数据体进行频谱分解,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可动性对预测致密储层开采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储层岩心进行物性参数测量、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实验,分析物性参数和孔喉结构参数的关系,并通过核磁共振实验评价流体可动性。结果表明:致密储层的孔喉半径小于常规储层,孔渗关系与常规储层大体相近,但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孔隙度关系较差,因此孔隙度不能作为评价致密储层的主要参数之一。将核磁共振实验与离心实验
癌症是当代医学的难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一般而言,癌症的发生往往与某些特征标记物的表达息息相关。然而,这些标记物在细胞内的表达量过低,常规检测方法往往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开发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高灵敏检测探针,对这些特征标记物的早期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就癌症治疗而言,目前发展了一系列有机或无机纳米材料用于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然而,这些纳米材料仍受到明显的细胞毒性、结构不稳
本文研究了桦甸油页岩在100-800℃范围内的热解特性,获得了油页岩在不同终温下热解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油页岩中干酪根与不同矿物质的热解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提取不同条件下制得的油页岩样品在太赫兹波段的光学参数,探究了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加热初始阶段(<200℃),油页岩中自由水以及结合水蒸发引起样品轻微失重以及太赫兹波信号强度增大。有机物热解主要集中在375-525
学位
聚丙烯酰胺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可应用于生活饮食、化工合成、医疗药品等各行各业。丙烯酰胺聚合物毒性较低、应用范围广,但是在聚合反应的过程中存在丙烯酰胺并没有充分反应的现象,同时聚丙烯酰胺还存在自然降解的情况。丙烯酰胺单体具有较大的毒性,对自然生态结构、人体健康发展、实现绿色环保发展的倡导具有影响。本文借鉴了GB/T 15441-1995、SY 6788-2010、和ISO 11348-3标准的方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