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生24小时活动和肥胖进展的关系——一项两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龄儿童的肥胖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防控和干预学龄儿童肥胖已成为重中之重。现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不足、屏幕时间(Screen Time,ST)过长和睡眠时间(Sleep Duration,SLP)不足都与儿童的肥胖有关。2016年加拿大发布了24小时活动指南,对学龄儿童的身体活动、屏幕时间和睡眠提出了明确建议。国内外有多项横断面研究探讨了24小时活动指南满足情况对儿童肥胖的影响,但是横断面研究结果仅能说明24小时活动与某一时间点儿童肥胖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与肥胖进展的纵向关系还不明朗。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上海市三年级学生24小时活动和肥胖的基本情况;分析儿童24小时活动指南满足情况与连续两年肥胖进展之间的纵向关系,以期从24小时活动的角度为长期促进我国学龄儿童肥胖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3~6月开展测试与调查工作,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4个区(杨浦区、黄浦区、虹口区、松江区),每区随机选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选取三年级的四个班级,对整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430名学生参与本研究。采用加速度计测量学生的身体活动,运用身高体重仪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用软尺测量腰围,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基本人口学信息与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间。在两年随访期间对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腰围进行测量,随访于2021年6月结束。最后运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调查上海市小学生基本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24小时活动行为和肥胖的差异性;对连续两年的肥胖进展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检验24小时活动与小学生肥胖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共318名学生的数据有效,年龄分布8~11岁。(1)24小时活动行为的基本情况中,上海市小学生基线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为39.92±22.46分钟,平均每天ST为76.43±96.56分钟,每天SLP为8.84±1.28小时。ST达标率最高为79.9%,MVPA达标率最低为42.5%,三项指南均达标占比22.6%。MVPA达标在家庭社会经济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低,MVPA达标率越高(P<0.05);ST达标和“ST+SLP”组合达标在性别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女生达标率高于男生(P<0.05)。(2)上海市小学生肥胖情况显示,基线时受试学生平均BMI为17.88±3.39kg/m~2,平均WHt R为0.45±0.05。全身性肥胖学生有95人,其中男生肥胖人数显著高于女生(X~2=19.38,P<0.001);中心性肥胖有85人,无性别差异(P>0.05)。2年跟踪数据显示三年级学生的全身性和中心性肥胖率随年龄增长不断提升,且全身性肥胖率的进展速度显著高于中心性肥胖(t=18.943,P<0.05)。(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VPA的独立达标能有效控制儿童全身性(B=-1.926,P=0.001)及中心性肥胖(B=-0.014,P=0.043)的进展,而ST和SLP达标则与肥胖无显著性相关(P>0.05)。“MVPA+ST”组合达标(B=-2.582,P<0.001)、“ST+SLP”组合达标(B=-2.310,P=0.011)均与全身性肥胖进展呈负相关,而“MVPA+SLP”组合达标(B=-0.016,P=0.032)与中心性肥胖进展呈负相关。结论:(1)上海市三年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的达标情况中ST达标率最高,MVPA达标率最低。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低,MVPA达标率越高;女生ST达标率高于男生。(2)上海市三年级学生的肥胖情况较为严重,男生的肥胖率显著高于女生。连续两年的肥胖率均有所上升,其中全身性肥胖率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中心性肥胖。(3)MVPA达标是上海市小学生肥胖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24小时活动不同行为组合达标会减缓儿童肥胖进展,未来应通过增加儿童的身体活动时间以及相应的行为组合综合干预来防控肥胖的流行。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鉴于在观察日常的羽毛球训练时发现,一、二级运动员的原地头顶杀球球速相差并不太大,击球效果相对较好,而移动状态下二级运动员的头顶杀球球速远不如一级运动员快。于是本文从运动学与表面肌电的角度对不同水平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分别在原地和移动状态下头顶杀球技术的运动学与肌肉发力特征进行分析,来论证两组运动员在原地状态下的头顶杀球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移动状态下影响二级羽毛球运动员头顶杀球球速与质量的关键
学位
随着世界拳击及我国女子拳击运动的发展,运动员整体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比赛对抗强度增强,项目竞争日趋激烈。赛前训练是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关键阶段,也是影响比赛胜负的最关键时期。目前拳击项目赛前训练的相关研究较少,女子高水平运动队员相关赛前训练研究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作为国内一流竞技水平的队伍,内蒙古女子拳击队高度重视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备战工作,对备战本次比赛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
学位
研究目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引起了全民对于身心健康的关注,掀起了体育锻炼的热潮。近些年来,国家虽然下发了许多政策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但许多青少年仍旧存在体育锻炼量不足、锻炼坚持性不高等问题,青少年锻炼行为仍旧不容乐观。本研究通过相关、回归以及构建模型来进一步探究体育环境各维度与锻炼行为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体育环境-锻炼坚持性-锻炼总量的观念架构模型,旨在寻找体育环境影响锻炼行为的内部机制
学位
研究目的:综合格斗运动员为取得胜利,在比赛中必须对对手造成更多的打击,同时本身受到更少的破坏性打击,需要通过施加高强度的击打力来实现击倒、昏迷和得分。而如何准确可靠地跟踪评价击打力这一专项爆发力指标,目前尚未有被全世界所普遍接受的测试方法。本研究将探究地雷杠推杆测试评价综合格斗运动员专项爆发力的信效度水平,同时检验用于评价地雷杠推杆测试的线性位移传感器Gym Aware和加速度计Shimmer的信
学位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青少年进行体育素养评价已成为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青少年体育意识、肥胖问题的日益突出,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篮球技术练习融入篮球游戏,在小学活动课中开展趣味篮球运动,探讨趣味篮球运动对小学生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质水平的影响,为增强小学生体育素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研究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五年级两个自然班共80名
学位
跆拳道运动在中国发展至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我国女子跆拳道项目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前人对我国女子跆拳道项目的研究可以发现,掌握制胜因素是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的关键,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核心点。综合国内研究来看,其它运动项目的制胜因素研究较多,但关于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制胜因素的研究还未曾见到。因此,本研究在详细归纳国内外其他运动项目制胜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分
学位
研究目的:加压训练在多数夏季项目(健全人)中体现出提高肌肉力量、爆发力、耐力等效果,但在冬季项目和残疾人运动员方面中的应用较为少见。那么,是否可以利用加压抗阻训练发展残疾人单板滑雪LL2级别运动员的下肢残肢力量,缩小下肢不对称系数,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对冬残奥单板滑雪LL2级别运动员残肢进行8周的加压抗阻训练,验证加压抗阻训练是否可以提高冬残奥单板滑雪LL2级别运动员下肢残肢力量,降低冬残奥单板
学位
研究目的:为肥胖大学生的抑制功能改善寻找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探索肥胖大学生和正常体重大学生的抑制功能之间的区别;并探索急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大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效果,为肥胖大学生改善抑制功能提供合理的运动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肥胖、超重、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抑制功能、急性运动等为中文检索词,以Obesity,overweight,cogni
学位
研究目的:后激活增强效应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对该领域研究匮乏且与末端释放训练结合运用与拳击项目中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旨在结合拳击专项技术动作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不同负荷的末端释放训练和非末端释放训练的急性干预,通过探究不同负荷的末端释放训练与非末端释放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直拳击打效果的影响,分析两种训练对直拳击打力量和速度的单独影响并计算其功率,探析对击打效果的促进效果和影响差
学位
互联网视域下,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愈发活跃,新时代教育领域变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后疫情时代当下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与线下实践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将其应用于高校啦啦操项目的教学实践中,旨在通过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增加课前预习、进行线上资源的推送与共享、在线交流与课后作业的提交批正等,丰富多样化教学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