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药物筛选技术和高通量测试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有价值的候选药物被发现。然而,诸多候选药物由于难溶性问题不得不被科学家们放弃。如何妥善解决药物难溶性问题,特别是油水均难溶的问题,使更多候选药物应用到临床并发挥更好的药效,是制剂领域十分重要的议题。由此出发,提出了基于纳米结晶制剂技术,以几种牛奶蛋白为载体,解决药物难溶性问题,并且适合于工业化应用生产的口服纳米结晶药物的研究。研究选取伊曲康唑、somcl-9112、姜黄素等油水难溶药物为模型药物,选用牛奶中主要蛋白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为载体,采用高压均质、快速薄膜蒸发、冷冻干燥等技术,考察温度、压力、时间、次数、浓度等工艺参数,均得到了粒径小(约200 nm)、粒度分布均匀、工艺简单、载药量高、溶解度大大提升的口服纳米结晶药物体系。Somcl-9112和伊曲康唑的体外溶出和药代动力学实验证明该体系药物溶出速度加快,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具体内容为:(1)蛋白的选择与制备。首先,初步纯化了酪蛋白,使其可直接溶于水。其次,对酪蛋白进行了琥珀酸苷的修饰,得到琥珀酰化的酪蛋白,通过显色反应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酰化度均达到95%以上。接着,采用等电点沉淀法简单分离乳清蛋白为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选用的5种牛奶蛋白载体为:纯化的酪蛋白,琥珀酰化的酪蛋白,乳清蛋白(WPI 95),α-la,β-lg。(2)口服纳米结晶药物体系工艺研究。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用氯仿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溶解药物,用水溶解蛋白至合适浓度,高剪切混合油水两相,得到的初乳经高压均质机低温均质,快速薄膜蒸发得到纳米混悬液,最后冷冻干燥得到纳米结晶载药体系。不同蛋白和药物工艺条件有差别。(3)中试放大。采用中试设备,根据优化后的工艺条件进行中试放大,均得到了粒径小(约200 nm)、粒度分布均匀的产品,和小试几乎无差别。(4)自制口服纳米结晶药物体系表征。采用激光粒度仪(Nanosizer ZS90)测定样品的粒径和粒度分布(PDI);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样品载药量和包封率,其中乳清蛋白载伊曲康唑载药量达85.6%±0.6%,somcl-9112样品载药量为11.40%±0.57%,姜黄素载药量达15.63%±2.57%,不同蛋白载药能力不同;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来表征样品粒子形貌,结果为球形、椭球形粒子,大小均一,粒径和激光粒度仪测得粒径相符;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来表征结晶形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验证,证明制备的纳米结晶载药体系为无定形态,无定型态的样品可能有更好的溶解行为和更高的生物利用度。由于时间有限,姜黄素口服纳米结晶药物体系完成到载药量测定实验,并未进行此后部分实验。(5)自制口服纳米结晶药物体系体外溶出和药代动力学实验。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进行体外溶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蛋白纳米结晶载药体系能显著提高药物溶解性和溶出速率。药代动力学实验显示蛋白纳米结晶载药体系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纯化酪蛋白、酰化酪蛋白、乳清蛋白、α-la、β-lg、α-la+10%alb载伊曲康唑组药时曲线下面积依次分别为斯皮仁诺组的1.7倍、3倍、3.7倍、3.4倍、3.2倍和3.2倍。乳清蛋白载somcl-9112组药时曲线下面积为somcl-9112组的2.37倍。测定任意三批次样品,水中能溶解姜黄素的浓度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91倍、378倍、402倍。本研究以蛋白为口服纳米结晶的稳定剂,安全有效,其中蛋白还可以被琥珀酸酐修饰以提高其载体性能,为提高不同难溶药物的溶解度、适应工业化生产等提供参考,也为该载体系统应用于其他药物或领域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