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兔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实验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对象和分组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55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kg,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死亡7只,其余无神经症状存活兔4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枕大池注生理盐水)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枕大池注自体血)。SAH组分为4小组:SAH术前组、SAH4d组、SAH7组和SAH14d组;假手术组分为4小组:假手术术前组、假手术4d组、假手术7d组和假手术14d组,每组6只。
2.检查方法和评价标准
每组兔在对应的时间点行进食量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对每只兔检查3D-CTA和CTP,运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脑基底动脉和测量基底动脉直径,并通过灌注分析软件生成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三种参数的函数图像,选择中脑、小脑、基底节和大脑顶枕叶4个区域为感兴趣区域进行定量测量,以脑中线为镜像,测量双测计算平均值。最后处死动物观察脑组织。
结果:
1.进食量和神经功能评分
SAH术前组和假手术各组进食量和神经功能均正常,SAH14d组兔进食量评分高于假手术14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4d和14d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高于假手术4d、7d和14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D-CTA检测
3D-CTA显示假手术各组和SAH术前组基底动脉走向较直,血管壁平滑,SAH4d、7d和14d组血管走向弯曲,血管壁呈串珠样狭窄。假手术4d、7d和14d组未检出痉挛,SAH4d、7d和14d组基底动脉痉挛程度分别为(22.38±0.62)%、(26.37±0.67)%和(14.93±0.62)%。
3.CTP检测
CTP显示SAH术前组和假手术各组未检出异常,SAH4d、7d和14d组均发现部分兔脑灌注异常,脑缺血或梗塞部位和正常部位比较CBF和CBV降低,MTT增加。SAH4d组较SAH术前组在小脑和顶枕叶CBF降低,CBV降低和M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AH7d组和SAH14d组较SAH术前组在小脑和顶枕叶CBF均降低,顶枕叶CBV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中脑和基底节区这3个参数各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4.大体观察
SAH术前组和假手术各组未见血凝块。SAH4d组和SAH7d组见大量血凝块主要集中于兔后颅窝,基底动脉和Willis环被血凝块包裹,SAH14d组仅有少量血凝块出现在脑基底池。
结论:
1.兔SCV模型建立后表现为进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并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很好的模拟了人类SCV的各种神经功能症状。
2.采用3D-CTA观察到兔SAH后基底动脉直径变小,血管壁痉挛。SAH后4d和7d均呈中度痉挛,SAH后14d呈轻度痉挛。
3.CTP观察到兔SAH后4d、7d和14d小脑和大脑顶枕叶CBF均降低,CBF参数对于发现脑缺血敏感性高于CBV和MTT;小脑和大脑顶枕叶对缺血较敏感,中脑和基底节对缺血不敏感。
4.联合应用3D-CTA和CTP既可观察到基底动脉的形态有无痉挛,还能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可靠性高,可行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