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下颌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明确下颌骨周围软组织的走行层次,计算其安全参考值范围;精细解剖咬肌,明确咬肌神经及血管的走行层次;根据下颌骨表面骨性标志定位5条径线,测该5条径线所通过的截面上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了解下颌神经管的走行特征。
材料与方法:10例成人标本,逐层解剖观测面神经下颌缘支、面动静脉、咬肌区血管及神经等的走行层次;游离咬肌,置于10倍放大镜下进行精细解剖。剔除下颌骨表面软组织,观测其骨性结构及5条定位线通过的截面上下颌神经管的位置。
结果:面动脉常紧贴咬肌前缘走行,面静脉多位于面动脉后方;面神经下颌缘支贴近下颌角部及下颌骨下缘走行,其99%参考值范围可明确相对安全区域。精细解剖咬肌,可知咬肌各层次、各边缘的动脉分布以及咬肌神经的走行层次。下颌神经管的解剖与测量,可得出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五线剖面上的位置,从而得出其一般走行规律并计算出相对安全范围。
结论:在行口内入路下颌角整形手术时,需充分剥离骨膜进行下颌角区的暴露。对于需去除咬肌的患者,应着重保护咬肌前缘下部的结构,去除咬肌的最佳层次为咬肌深层中下份,避开前缘。通过下颌骨颊侧骨板五线截面的方法定位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对下颌角部骨质的去除具有安全性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下颌角肥大的分型与诊断
目的:找出下颌角肥大的相关因素,将下颌角肥大患者根据各因素进行分型,并根据医学参考值范围拟定各型的诊断标准。
材料与方法:非下颌部原因行头部CT扫描共7人,设为正常组;我科下颌角肥大患者术前CT扫描共5例,设为肥大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统计学分析及几何学方法,找出下颌角肥大的相关因素,并按照不同因素进行分型,根据医学参考值范围拟定各型的诊断标准。
结果:根据相关因素可将下颌角肥大患者分为单纯咬肌肥大型、外展型、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复合型五型,计算各指标95%单侧医学参考值范围,可明确各型诊断标准。
结论:根据相关因素将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分型及诊断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第三部分:320排CT辅助下模拟截骨及术后效果预测
目的:个性化对待每一位下颌角肥大患者,使手术方案最优化。
材料与方法:我科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术前320排CT扫描,获得咬肌厚度及相关骨性结构信息,进行分型与诊断,利用工作站软件精确定位下颌神经管,模拟截骨,并预制模片,利用图像处理软件预测术后软组织图像的改变,通过医患沟通,拟定最终手术方案。
结果:5位患者分型诊断各不相同,根据分型拟定手术方案,通过对下颌神经管的抽取及定位,真正实现了透视下颌神经管完成整个模拟截骨的设想。预制模片简化了术中设计,并确保了截骨的精确有效性。术后软组织形象的预测效果佳,促进了更有效的医患沟通。
结论:320排CT辅助下模拟截骨及术后效果预测,使得手术更个性化,效果达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