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慰、赔偿与矫正正义:论赔礼道歉侵权责任的观念基础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歉在日常交往中经常出现,或是简单的一句“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等,或是低头示意,无论语言表达还是行为动作只要传递认错愧疚的意思即可。有人认为道歉是一种利己行为,认错后行为人得到解脱净化,也有人认为道歉是为了安慰对方缓解伤痛。赔礼道歉作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日常生活中的道歉有重叠的可能,侵权人若真诚承担赔礼道歉责任,与后者并无实质差异。但就赔礼道歉的正当性仍存在讨论余地,其道德蕴涵否认其成为法律责任形式还是正当化这种责任方式?笔者认为受害人请求侵权人赔礼道歉具有正当性,这是归属于受害人的一种正义。借用学者对侵权法从矫正正义角度研究的理论,笔者尝试以矫正正义视角论证赔礼道歉作为侵权责任的正当性,分析侵权纠纷中侵权者与受害人之间的所得与所失,考虑赔礼道歉如何矫正二者之间的所得与所失以实现正义。此外,还考虑传统文化与公共正义在德性与公正两个维度增强了赔礼道歉的正当性,并结合域外法律对赔礼道歉的不同立场,反思赔礼道歉的适用限制,进一步分析强制执行之可能限度。论文尾部对当前我国赔礼道歉法律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作出相应回应并指出现存的部分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案例与我国法律中关于赔礼道歉的规定引出关于赔礼道歉作为侵权责任正当性基础的问题,回顾梳理学者对此已有的理论研究,并借鉴矫正正义视角分析该责任形式,在双边性框架下衡量赔礼道歉责任。  第二部分按照矫正正义得失分析模式,论证赔礼道歉在澄清侵权事实、抚慰精神伤害、恢复人格利益三个方面填补被侵权人所失;在侵权人承认过错与道德规范意识重塑两个方面矫正侵权人所得。除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得失,赔礼道歉还旨在矫正侵权行为本身的不公,恢复侵权人与被侵权人平等的人格地位,对公共生活中存在的基本规则与道德的作出回应。  第三部分对比不同国家法律对赔礼道歉的态度,反思强制赔礼道歉可能涉及责任承担者人格尊严而产生的宪法争议,从适用范围、适用方式、法律功能等方面思考如何对该责任方式合理限制,并借鉴学者比例原则的方法对赔礼道歉责任方式逐步检验。  第四部分结合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之差异与联系完善赔礼道歉矫正正义观念基础,强调分配正义下个人人格权益内容的丰富和确认是赔礼道歉抚慰填补之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赔礼道歉使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汇合于尊重与保护个人人格权益的终点。  第五部分在赔礼道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反观现实中赔礼道歉的立法规范和司法实践,具体分析法律规范对赔礼道歉法律责任适用规定存在的不当之处,以及赔礼道歉落实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部分总结矫正正义视角下赔礼道歉侵权责任的正当性与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是由1949年5月在湖北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19兵团改编组成的.1948年初,国民党军整编第10、第20、第58师合编组成张轸兵团,隶属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此后,
《立法法》修订后,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并将其立法权限定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历史文化保护三类事项内,但是无论从横向的三类事项的具体范围上,还是纵向的执行
我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60年了.如果有人问我:“你作为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战争留给你的最深刻
非预付式会员卡作为消费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会员卡中的重要一类,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同时又对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然而实践中因非预付式会员卡产
在我国有关部门探索、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灌溉管理模式之际,世行贷款长江水资源项目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灌溉管理模式,即:自主管理灌排区(SIDD)。它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当时全国斗争形势的需要,命令红四方面军的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及总部西渡黄河,以打通通
中间判决来源于大陆法系之德国民事诉讼法,作为高效管理诉讼手段之一,其在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和解、防止突袭性裁判,促进法官心证的公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制度使集中审理主
<正>北京市的防汛工作经多年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制定并落实了以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汛责任制;基本建成信息采集系统、防汛通讯系统、计算机网
利用太阳能的光伏发电技术和气体放电镇流特性,有别于常规太阳能低压钠灯镇流器的结构,提出了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太阳能低压钠灯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
本文以陕西关中西部眉县县城镇西关村为田野点,通过对该村某常姓村民家族史的记述,来讨论中国近代以来,特别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身份构建的过程,也即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