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日益膨胀,导致耕地被大量占用,引发严重的人地矛盾。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问题。耕地总量要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一个重要途径是对现有土地内部挖潜,通过土地整理、旧村复垦等措施,从数量和质量上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其数量可以通过测量确定,然而质量情况却无法准确衡量。拥有可靠的耕地质量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开展耕地质量评价是一项必要工作,为后续土地管理提供有效的建议。本文将长泰县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长泰县当地气候、地质地貌、交通等规划设计土地整理方案,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13年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成果数据,采用叠置法,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进行叠置,从而确定评价单元。不同地貌区,其评价指标也不同,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对外业收集而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的相关要求和所提供的参数,采用新的土地利用系数测算方法,评价土地整理后耕地质量。对长泰县土地整理前后的耕地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各等别耕地存在的利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长泰县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收益等方面做出指导性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为:1、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选择评价指标不能满足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在征求专家和当地农民意见的基础上,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新增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水源类型以及田块平整度三个指标,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2、按照规程来计算土地利用系数不符合土壤熟化所需时间长、种植作物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因此,在农用地分等法基础上,改进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方法,并对土地整理前后评价指标的算术平均值、耕地等指数、等别进行比较分析。3、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区耕地质量总体情况,就土地整理项目区各等别耕地在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长泰县提高粮食单产、发展高效农业生产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