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民居建筑的“门”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来自其最初的遮护、防御等具体的使用功能,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等在作为“门”上的一种特殊“反映”。 本文以徽州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门”作为研究方向,以现存的实物作为切入点。首先通过对两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得出民居建筑和村落布局皆因地制宜、因地取材、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但两地民居建筑的“门”又因各种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个性。进一步,通过实地调查,具体分析并总结了两地传统民居建筑“门”的类型及特征、材料及制作技艺、门饰及附设物,试图揭示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若干基本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建筑门艺术的认识。最后,通过社会经济条件及人文环境分析两地民居建筑的“门”,笔者认为不仅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经济水平,时代面貌,鲜明地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在追求精神、物质生活中所蕴涵的审美观、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文运用联系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调研,从最基本的装饰技法和题材进行研究,进一步扩展至以地域文化的差异来剖析民居门的装饰艺术,寻找出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民居建筑的“门”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等。通过以上系统的研究,两地民居建筑的“门”在加以保护继承的前提下,深刻理解其具有的内涵,才能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本民族、本区域特色的民居建筑“门”文化,为现实社会的物质文化发展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