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云南省不同地理区域小兽体表吸虱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2)在小兽体表吸虱群落基本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小兽体表吸虱群落相似性以及主要吸虱生态位的比较研究,探讨吸虱昆虫与其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生态关系。
材料与方法:(1)资料主要来源于2000年6月至2004年9月对云南省17个县(市)的现场抽样调查;(2)选用目前群落生态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C)及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进行群落结构计算;(3)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结合云南省本身的自然地理情况,将云南省划分为5个动物地理小区,即横断山中部小区,横断山南部小区,滇东高原小区,滇西高原小区和滇南山地小区,通过分析各地理小区吸虱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探讨吸虱昆虫的区系分布及吸虱与其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4)在对云南17个县(市)主要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相似性的研究中,定义每种小兽宿主体表寄生的全部吸虱昆虫为一个群落单位。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16种主要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相似性比较,得出16种小兽宿主的系统树形聚类图,探讨吸虱昆虫及其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5)采用Levins模型和Cowell—Futuymas模型分别测定30种小兽宿主体表的22种优势吸虱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及生态位重叠指数,通过生态位研究探讨吸虱昆虫与其小兽宿主的协同进化关系。
结果:(1)本次研究中共捕获到7305只哺乳动物(其中包括3只大型哺乳动物),隶属于6目11科28属47种,从哺乳动物体表共采集吸虱昆虫34540只,隶属于7科9属29种(含寄生在大型哺乳动物体表的2科2属3种)。齐氏姬鼠、大绒鼠、褐家鼠、黄胸鼠和锡金小鼠五种小兽是主要优势小兽种群。棘多板虱、太平洋甲胁虱、锯多板虱、缺齿甲胁虱四种吸虱为主要优势吸虱种群。小兽体表吸虱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很低,但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云南省吸虱种类相对比较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云南省复杂的生态环境导致了较高的吸虱群落生态多样性。(2)29种吸虱在不同的动物地理区域的分布不均衡,横断山中部小区和横断山南部小区的种类相对较丰富,广布吸虱种类为太平洋甲胁虱、棘多板虱和麝鼩钩板虱。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记载,目前云南省已知吸虱昆虫有9科13属44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吸虱科、属、种的81.82%、59.09%、45.83%,云南省吸虱特有种有13种,占云南省已知吸虱种类的29.55%。27种为东洋种,17种为古北和东洋两界兼有种,广布种9种。与我国其他省份比较,云南省吸虱昆虫的物种多样性较高。(3)对16种主要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相似性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隶属同一个属的小兽,其体表吸虱群落相似程度高,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大多数吸虱群落相似性大小与相应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近缘性高低呈高度一致,特定的小兽宿主,其体表吸虱群落的构成比较稳定,宿主动物的近缘关系越近,其体表吸虱群落的相似性越高,吸虱昆虫与其所寄生的小兽宿主存在同步进化的关系,这是吸虱昆虫与小兽宿主协同进化的一个重要生态学证据。(4)在测定的22种吸虱昆虫中,生态位最宽的是太平洋甲胁虱(0.1536),大部分吸虱昆虫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大多数吸虱种类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较小,它们在宿主选择上形成了明显的宿主分离现象,即特定的吸虱种类均有比较固定的宿主;不同种类吸虱之间在宿主动物选择上的生态位重叠较低,对生态位重叠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的系统树形聚类图显示,当λ=5.5时,将22种吸虱分为16个生态位重叠群,这亦说明吸虱的宿主特异性很高,特定吸虱种类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寄生宿主,吸虱与小兽宿主之间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寄生关系,其与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较高。
结论:(1)相对于中国的其它省、市、自治区,云南省吸虱种类比较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吸虱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小区分布不均衡,小兽体表吸虱群落物种多样性受云南省小兽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2)吸虱昆虫与小兽宿主之间存在较高的协同进化关系,相比于小兽体表其他寄生虫,吸虱昆虫与其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远高于蚤类、革螨和恙螨与其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