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自由体位和传统体位对初产妇镇痛分娩及产程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自由体位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自由体位在镇痛分娩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6.06~2016.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经阴道无痛分娩的18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其自身意愿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实验组(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和对照组(传统体位进行分娩),每组92例。在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因有3位中途放弃采用自由体位,脱落3例样本。最终实验组89例和对照组92例纳入研究。实验组:由专业助产士指导初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如趴位、坐位、立位、卧位、蹲位、半俯卧位、坐分娩球、臀部摇摆及曼舞等,主要是由初产妇根据自己舒适性及自主用力情况选择合适体位)。对照组:由专业助产士指导初产妇采用传统体位,仰卧位与左右侧卧位交替。对比(1)基线资料:初产妇的年龄、孕周、有无流产史、身高、产前体重和B超示胎儿体重;(2)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和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3)胎心减速、胎心好转率、肩难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4)初产妇的分娩体位助产满意度和疼痛评分;(5)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6)会阴侧切率和会阴损伤程度。研究结果1.两组在初产妇的年龄、孕周、有无流产史、身高、产前体重和B超示胎儿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和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比较:(1)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实验组8.39±2.34h、28.62±6.85 min、7.94±2.59 min;对照组9.07±2.06h、32.56±9.56min、9.29±3.02min。实验组各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实验组201.23±51.23ml,对照组223.21±51.12ml。实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在胎心减速、胎心好转率、肩难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1)胎心减速概率:实验组发生34例,概率为38%;对照组发生50例,概率为54%。实验组胎心减速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3,P=0.04),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胎心好转率:实验组为94%,对照组为80%。实验组发生胎心减速通过改变体位,有效提高胎心好转率(x2=4.03,p=0.0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肩难产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肩难产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新生儿窒息率:实验组有1个发生新生儿窒息(评分Apgar≤7分),对照组有11个发生新生儿窒息(评分Apgar≤7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在初产妇的分娩体位助产满意度和疼痛评分比较:(1)实验组满意度(79%)明显优于对照组(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产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在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比较:(1)产钳助产率:实验组是3.4%,对照组是10.9%,实验组的产钳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4,P = 0.03)。(2)剖宫产率:实验组是2.2%,对照组是10.9%,实验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43,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缩宫素使用率:实验组是26.96%,对照组是42.6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在会阴侧切率和会阴损伤程度比较:(1)会阴侧切率:实验组为35.63%;对照组为60.98%;对照组会阴侧切率高于实验组(x2=10.8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会阴损伤程度:两组的会阴损伤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初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不仅能缩短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还能降低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肩难产发生率和产后2小时出血量。2.与传统体位分娩比,自由体位增加了初产妇的分娩舒适度和满意度,是一种简单、有效、无创伤的分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