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但是目前西部地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中国整体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本文认为,解决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最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在于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强有力地切入大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这是希望之所在。 对于“环境意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从哲学和心理学角度探讨了环境意识的定义和基本内涵,认为环境意识是有关“人与环境关系”所反映的哲学价值、思想价值、行为价值取向的有效融合。从心理学意义上讲,环境意识可以分为环境知识、环境保护意志和预期环境保护行为三个部分。 目前,中国关于环境意识的研究虽然开展得比较多,但对农村公众环境意识的研究比较薄弱,中国东西部对比、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对比以及环境意识发展趋势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选取了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的三个省(自治区)贵州、甘肃和广西,作为对比,选取了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山东三省,以问卷的方式对公众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通过与东部地区的对比研究,对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整体水平处于较差级,为浅层环境意识,显著低于环境意识水平并不高的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又显著低于城市地区;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知识水平提高较快,但环境保护意志和预期环境保护行为的发展滞后。如果不适时进行培育,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知”、“意”、“行”的相关性将会越来越差;影响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程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环境状况的评价、受教育程度、年龄和职业等,同时发现性别不能导致环境意识水平的显著差异。 调查显示,西部地区公众坏境意识水平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相距甚远。培育西部地区公众的环境意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本文提出: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是前提;要通过加强环境知识宣传以普及环境知识,通过对公众开展分层次的环境教育培育公众的环境保护意志,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保证公众环境保护行为的养成,构筑培育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的完整体系;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环境文化建设,为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意识水平营造浓郁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