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许海医师多年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为基础,结合马来西亚气候、地理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等特点,对许海医师临床运用柴胡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力求探讨行之有效的适合南洋地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新方法。[研究方法]选择马来西亚许氏中医门诊的慢性胃炎病人共51例,共计306诊次。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病案信息录入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分析许海医师治疗慢性胃炎的辨证及用药。[结果]51例306诊次病案中,男性患者31例,占总例数60.78%;女性患者20例,占总例数39.22%,男女比例为3:2左右;年龄最大为86岁,年龄最小为23岁,其中以中年阶段患者居多,占60.78%。中医诊断方面,22个症状出现的总频次467次,按症状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序,得到频率超过15.00%的症状共19个,频次共447次,占总症状出现频次的95.72%,其中出现频率在50.00%以上的症状有:胃脘或胸肋胀满(51次)、胃痛(46次)、胸闷(39次)、嗳气反酸(38次)、口苦口干(38次)、乏力(31次)、饮食减少(31次)。舌象方面:共出现10种舌质和苔象,按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序,有5种舌苔频率在10.00%以上,依次是苔黄厚腻(27次)、质红(25次)、质淡(15次)、苔薄黄(14次)、苔根黄腻(6次);其余的5种舌苔依次分别为质红绛(5次)、胖大齿痕(4次)、苔黄腻(2次)、舌尖红(1次)、苔中黄腻(1次)。脉象方面:所有病例中出现的脉象共有6种,按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序,其中以弦脉出现的频率最高(36次),其次滑脉、数脉、涩脉出现频率也均在10.00%以上,其余浮脉和细脉出现的频率最低(1次)。用药方面:中药64味,总频次5343次,按药物使用频率高低排序,得到使用频率超过15.00%的药物共41种,频次共4696次,占总药物使用频次的87.89%。其中使用频率在70%以上的有柴胡(283次)、黄芩(272次)、甘草(268次)、大枣(263次)、半夏(242次)、茯苓(232次)。按中药功效类别分类可分为12大类,其中理气药累计使用频次最高达到1254次,化痰药、补虚药次之,分别为845次与736次,频次最高的药物有柴胡、黄芩、甘草、大枣、半夏、茯苓、白术、瓜蒌仁。其余药物排列分别为清热药(512次)、消食药(458次)、温里药(325次)、利水渗湿药(232次)、泻下药(98次)、安神药(121次)、开窍药(86次)、止血药(64次)。64味中药当中,归脾、胃经的药物最多,其它依次为肺、肝、大肠、心、肾;五味归属排序由高至低依次为甘、辛、苦、酸、咸、淡;从药物四气归属来看,使用温性药物居多,其次是寒性药,再次是平性药。[结论]1.许海医师运用柴胡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多见于中年男性。2.许海医师运用柴胡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常见主症为胃脘或胸肋胀满、胃痛、胸闷、嗳气反酸、口苦口干、乏力、饮食减少等;舌质常见淡红,有齿痕,舌苔常见黄厚苔,薄黄苔;脉象常见弦、滑、数、缓。3.许海医师在治疗慢性胃炎中,最常用理气药、化湿药、化痰药、补虚药、清热药、温里药;使用脾经、胃经药物最多;温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寒性药次之;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有柴胡、黄芩、甘草、大枣、半夏、茯苓、白术、瓜蒌仁。4.许海医师的学术思想为: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治未病,防未病";主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肝胃不和为中心的发病模式。5.许海医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为:以肝胃不和,痰热结胸为病机核心;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与"药"相结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