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发布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中的定义,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本文研究对象首先限定为基于web的电子支付,也就是网上支付。目前的网上支付方式主要有网上银行支付、第三方支付和虚拟币支付。本文主要研究从第三方支付系统和虚拟币支付系统逐步发展形成的网上非银行支付系统。网关型第三方支付系统第三方支付机构(服务商),简单来说就是指独立于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提供在线网上支付服务的机构。第三方支付是付款人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间接完成的对收款人的支付过程。作为一种跨行组织,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成为网上支付工具市场的一个重要组织者。网关型第三方支付系统是在银行基础支付层提供的统一平台和接口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和多家银行连接,提供跨行交易支持,简化交易方和不同银行的连接复杂度,就像一个插线板一样,将支付过程中买卖双方银行账户之间的多对多的关系,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转变成前后两个过程,因此才被称为网关型的第三方支付。网关型第三方支付系统涉及第三方支付网关,银行,付款方,收款方4个角色。整个支付流程可以分成处理付款、资金结算两个部分。支付网关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对付款方支付指令的处理:支付网关要完成支付过程的整体控制。2、向银行提交支付指令:与银行的对接是支付网关设计的关键,支付网关需要处理不同客户在不同银行上的支付指令,需要和不同的银行进行连接,国内尚没有统一银行对外的支付接口,因此,支付网关就要具备使用不同技术的同多家银行对接的能力。3、通知环节:通知环节是将交易各方连接在一起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风险防控的重要做法。在支付指令执行的关键环节,要采用eMail或短信及时将相关信息通知给相关方。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统单纯的网关型第三方支付系统只为用户提供了银行账户到银行账户的收付款,通过提供虚拟账户服务,单纯的网关型第三方支付系统演变成具有结算功能的支付平台,同时将消费者的付款行为和商户的收款行为都变成平台内部的操作,让资金和支付过程相分离,从而减少了在账户资源和资金流转渠道上对银行的依赖。第三方支付系统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充值提现子系统”和“平台支付子系统”两部分,“充值提现子系统”主要用于从银行账户向虚拟账户充值,和将虚拟账户中的资金转入银行账户。无论是“充值”,还是“提现”,都是一种基于网上银行的付款操作。这与支付网关的“付款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因此这部分的系统结构也就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对于“平台支付子系统”,由于是虚拟账户到虚拟账户到的支付,整个支付的过程变成平台内部数据库中两条记录的UPDATE操作,而这中间最关键的就是将支付的信息传递给“平台支付子系统”,也就是“商户接口”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户网站的连接,主要是完成两个动作:一个是商家将订单相关数据进行定义和构成,然后提交到支付平台,一般定义一个send页面来完成;另一个是付款方在支付平台完成支付过程后,支付平台会将支付结果数据通知商家,商家可以通过程序自动接收这些支付结果数据,一般定义一个receive页面来完成。在send页面中,对支付的相关数据采用了form方式提交。在receive页面中,主要是对从支付平台接收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判断数据是否被伪造,判断支付是否成功,支付成功或失败分别进行什么样的处理。虚拟币支付系统虚拟币可以看成是网站为解决自身业务的小额收费问题所想出的解决方法,从使用者的角度看,虚拟币首先是一种支付工具,这种支付工具有自己的计价单位。在这些虚拟币计价单位的背后,是提供虚拟币支付的机构自己构筑的一个网上电子支付环境,或者说就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具有自定义计价单位的电子支付系统。正是由于有背后支撑环境的存在,虚拟币才能得以被使用。一个虚拟币支付系统可以看成是自定义计价单位与基于网络的电子支付系统相结合的产物。虚拟币支付系统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即“兑换子系统”和“支付子系统”,“兑换子系统”主要用于将现实货币兑换成虚拟币,然后充值到虚拟账户,或者将虚拟币逆向兑换成法定货币,但这一功能因为相关政策的规定,已经被舍弃。对于“支付子系统”,由于也是基于虚拟账户到虚拟账户到的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平台支付子系统”没有实质性差別。因此,虚拟币支付系统与第三方支付系统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就是增加了“自定义计价单位”,削弱了“提现”的功能。但增加的“自定义计价单位”和削弱的“提现”功能使得虚拟币支付的使用更加不便,消费者不能很容易的将不再使用的虚拟币换回,同时还需要兑换多种虚拟币供自己使用,这些都是现存的虚拟币支付系统的不足之处。非银行支付系统从网关型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到具备虚拟账户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到虚拟币支付系统,它们对银行的依赖性是递减的,而系统内聚性不断增加,即系统本身对整个支付过程的控制逐渐增强,系统体现出来的是一种非银行的特性,因此,可以将第三方支付系统和虚拟币支付系统都看成是一类非银行支付系统。通用的支付模型结构从用户的角度看无论是第三方支付系统还是虚拟币支付系统,都由四部分组成,即支付系统入口,支付系统出口,流通过程部分,和价值沉淀部分。对一个网上非银行支付系统来说,四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虚拟币到人民币的逆向兑换已经被原则上禁止了,对于虚拟币支付系统,就失去了系统的出口部分,虚拟币只能进不能出,就会破坏整个虚拟币支付系统的稳定。另一方面,众多的虚拟币支付工具,却是相互没有联系的,虚拟币之间不能互相兑换,这给用户的使用也带来很大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虚拟币的使用范围。基于以上两点,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虚拟币支付模型,MVC模型,以期在符合国家监管政策的前提下能够解决虚拟币互换的问题。MVC(元虚拟货币)MetaVirtual Currency:虚拟货币的虚拟货币(此处的虚拟货币等同于前文的虚拟币),MVC是整个模型的核心。MVC模型三原则:1.MVC只能用于法定货币和虚拟货币,以及虚拟货币之间的交换,不能直接使用,因此才能称为MVC.2.任何虚拟货币都必须通过和MVC的兑换来得到,即不允许虚拟货币和法定货币的直接兑换。3.任何虚拟货币都只能逆向兑换成MVC,但MVC不能再逆相兑换成法定货币。对三原则的解释:个体用户需要先“购买”MVC,再通过MVC充值得到特定的VC,VC与MVC的逆向兑换为VC提供了退出通道(支付系统出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某种VC逆向兑换成MVC,再将MVC兑换成自己需要的另一种VC,或者暂时保留这部分MVC,以备下次需要时在使用。MVC不能像VC那样直接用于消费,也不能在个体用户之间流动,只能用于和法定货币,VC之间的兑换,因此MVC只是一种记账单位,而不真实存在,是一种虚拟货币的虚拟货币。MVC模型将VC的使用和与法定货币的兑换相分离,避免了“VC与法定货币双向兑换”,同时可以为其他VC充当交换的媒介。两种支付方式的融合方案基于MVC模型的一种应用暨两种支付方式的融合方案的核心在于提供基于MVC的虚拟币交换平台,将原来虚拟币之间多对多的交换关系,转换成MVC与虚拟币之间,一对多的交换关系,将两种虚拟币之间的直接交换分成两部分来进行。用户使用MVC对某种虚拟币进行充值,实际上是由支付平台将自己虚拟账户中的虚拟币转到用户的虚拟账户,这些虚拟账户是虚拟币发行机构开设的,而非在支付平台开设。如果用户想直接将原有的虚拟币兑换成另一种需要的虚拟币,这种直接兑换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以MVC为媒介的两次兑换来完成的。交换平台先将用户原有的虚拟币按与MVC的比价折成MVC,再按MVC与目标虚拟币比价为用户的目标虚拟账户进行充值。当两个个体用户之间进行两种虚拟币的交换时,支付平台可以提供信用中介服务。从总体结构上看,系统增加了一个虚拟币兑换子系统。在功能上,该模型在原来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从普通虚拟账户到MVC虚拟账户的单向充值功能,以及MVC与虚拟币双向兑换的功能,去掉了虚拟币支付系统中的支付功能。反映到数据库方面,主要是客户虚拟账户相关表的重新设计。客户ID(号)是客户信息子系统的核心,通过客户号将所有的账户等信息连接起来,通过一个客户号来唯一标识一位客户。这样每一个虚拟账户、MVC虚拟账户账户都只属于一位客户。从具体实现的层面,重点关注客户基本信息和客户账户对照关系。另外,因为增加了虚拟币与MVC的兑换,因此数据库中也要增加一个兑换比率表,代表兑换比率是一单位的MVC可以兑换多少某种特定的虚拟币。结论本文首次将银行卡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作为从纵向上区分第三方支付的一个标志,以此来区分单一的支付网关和支付平台,同时将第三方支付系统和虚拟币支付系统都归纳为由非银行机构提供的网上非银行支付系统,将双边市场平台理论引入到对网上非银行支付系统的分析当中,进而提出了一个基于元虚拟货币模型的融合两种支付方式的支付模型,解决了虚拟币与法定货币的逆向兑换被禁止后的虚拟货币退出通道问题,这些都是本文的独到之处。伴随着网上支付的发展,网上非银行支付系统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只是对网上非银行支付系统到目前为止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求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事物,同时为监管方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以后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