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具有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双重职能,与学术文化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历史上,由于历代学术思想及统治者文教政策的不同,书院也在历代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清代书院数量众多,普及率高,就数量而言达到了书院发展史上的极盛。但同时,清代政府对书院的控制也远比前代严格,书院的教学内容也多为科举考试服务,论者多认为清代书院是科举时文的练兵场。总体上,清代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不如宋明时期密切和明显。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清代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期间所经历的学术风气的几次大的转变,都对书院学风有一定的影响,在书院中有明显的反映。政府的控制力量及社会学术思想交织地体现在书院中,形成了清代书院的独特特征,也使书院保留了一些传统书院固有的精神。 钟山书院位于江宁(今南京),是清代著名的大书院之一,号称清代四大书院之首。它创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直到清末被改为江南高等学堂,历时一百八十多年,对清代江南学术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历届著名院长如杨绳武、卢文昭、钱大昕、姚鼐、胡培晕、唐鉴、李联绣、缪荃孙等,多是各时期的学术精英和大师,也是清代各阶段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书院中有明显的反映,对书院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 总体上看,钟山书院创建之初受清初实学思潮的影响,政府控制力量也比较明显,书院学风体现出明显的实学特色,这主要反映在杨绳武制定的钟山书院规约及其影响以及雍正帝“敦崇实学”匾额体现的内涵及对书院产生的影响;清中叶以来,随着乾嘉汉学的兴盛,卢文弨、钱大昕等一批汉学大师相继主讲钟山书院,书院学风又受汉学浸染,体现出明显的汉学之风。期间,姚鼐主讲二十余年,以古文义法教授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钟山书院对桐城古文学派的发扬壮大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时值近代,书院虽然在太平天国革命期间遭到毁废,但是很快重建并振兴如初,社会上经世思潮兴起,书院学风又有了明显的经世致用色彩。可以说书院学风是与清代社会学术思想的变迁相一致的。 通过阐述钟山书院学风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清代书院学风及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清代统治思想、清代各时期的学术思想、社会思潮以及清政府对书院的控制等四个方面,而对学风演变起关键作用的则是历任院长及其学术特点、学术水平和声望。在历任院长身上,上述几个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总之,通过对历任院长及其教学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对钟山书院学风演变有个清晰的了解,进而可以揭示出清代书院的一般特征,并给清代学术思想与书院的关系一个清晰准确的解释。即,清代书院授官方控制,有明显的官学化倾向,但是一些书院,尤其是大书院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学术性;但是清代书院在总体上已经失去活力,陈腐的教学内容与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不相符合,最终必然为社会所淘汰。就书院与学术的关系而言,虽然大多数书院以科举制艺为主,但是为数不多的大书院对学术思想的传播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清初实学思潮与钟山书院的创建。主要论述清初实学思潮对书院的影响,并阐述清廷控制书院的诸措施及影响,主要议题有“敦崇实学”匾额、杨绳武钟山书院规约、雍正十一年上谕等。 第二章:乾嘉学风与钟山书院的繁荣发展。主要论述乾嘉汉学及桐城古文学派在书院的传播及对书院学风的影响,主要议题有卢文弨、钱大昕主讲情况及其影响、姚鼐主讲情况及其影响等。 第三章:近代学风变化及书院命运的结束。主要论述书院近代以来经世致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发生的学风变化及书院改学堂的背景和经过,主要议题有近代经世思潮对书院学风的影响、近代书院流弊以及书院改学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