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词是现代汉语词类划分中确立较晚的一类词,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单独列为一个词类。量词确立的过程反映了中国语言学摆脱西方语法体系束缚的种种艰辛历程。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讲,量词是名词分类系统之一种,但需注意的是:这里的量词只限于通常意义上的“个体量词”。它和度量词、容器量词、集合量词、临时量词之间存在着诸多显著的差异。鉴于这些差异和精力所限,本文将量词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框定为语言类型学范畴内的名量词,即俗称的“个体量词”,尽力排除度量词、容器量词、集合量词、临时量词及逻辑意义上的量词的干扰。纵观量词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有关量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些年来,量词的类型学研究逐渐成为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从类型学角度切入并结合汉语史的资料来对汉语量词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文献还很少,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夹生”现象:一方面国外量词的类型学研究对汉语史的资料利用不够;另一方面国内的汉语量词研究又多拘泥于汉语本体之内,缺乏类型学的视野。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借鉴类型学的视角把量词在汉语史上的历时变化描摹清楚并探讨其中发展的规律将是本文努力的方向。具体而言,我们将对下列问题努力做出一番探讨:量词与度量词等的显著区别是什么?以汉代为支点,在汉代前后,量词的发展过程显示了哪些类型学特征?这期间量词承担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上述演变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子系统(形状量词系统)在近代汉语中又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若从认知角度来说,量词发展的机制是什么?其次,与量词相关的演变过程,如词汇化过程和语法化过程的实现方式是怎样的?语法化过程中量词的某些特殊功能(如定指功能)又是如何获得的?为解决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本文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确定进行量词研究的依据和历史支点。我们发现量词的使用是与人们的认知相关的,量词和名词的搭配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名词的认知分类,即量词承担着对名词所代表的概念进行范畴化的任务。由于经过范畴化的事物本身被突显(salience)的特征可能相似,而语言编码方式又具有多样化的特质,因此量词的认知分类便具有了心理现实性。找到了进行研究的依据后,我们还需要找出一个支点,即对哪个时代的量词进行认知分类并加以研究。由于学术界对量词产生的时间存在广泛的争议,稳妥起见,我们拟取汉代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来进行分类研究。汉代上承夏、商、周这样一个量词的萌芽时代,下启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量词大发展的时代,可以为研究大多数量词的产生、发展提供一个极佳的平台。同时考虑到名词(少数为动词或形容词)语法化为量词的时间相当得漫长和复杂,有些特殊量词的描写并不拘泥于汉代;第二步,我们将结合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着力探索某些特殊量词(形状量词)的历史发展变化。不仅注重单个量词的描写,还关注其家族(family)的兴衰成败及发展变化的机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将关注汉语方言、民族语和其它语言中的量词,并将其与汉语史中的量词进行对比性分析。第三步,我们重点进入到量词演变的规律性探析中。我们将借助类型学的视角来总结量词演变的规律,再次探讨量词定指功能的来源并分析形状量词形成、演变背后的认知机制。这是本文的重点,无疑也是难点所在。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根据类型学的标准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总结量词研究现状的同时说明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用的研究视角;第二章重点探讨了汉代的量词系统,对汉代量词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并由此得出了汉代的的量词语义层级图。我们还对其句法功能、句法特征展开研究并总结出了汉代量词的主要功能,即摹状功能、个体化功能、范畴化功能和指称功能。第三章以汉代为支点来看量词发展的主要类型学特点,这一章牵涉到了汉代量词与先秦量词、魏晋南北朝量词的对比研究。在对比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形状量词在整个系统中变化最为明显。因此,我们下一步重点锁定了形状量词来进行研究。第四章是在第三章基础上的延伸。本章进一步总结形状量词在近代汉语(唐代—现代汉语)中的历时发展与变化。我们发现:一、形状量词的功能扩展过程具有渐变性,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绝大多数形状量词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所有的形状量词要经历所量对象的盈虚消长,时代不同,所量对象也会有所反映。二、形状量词所量的对象以从具体到抽象的扩散方式进行单向扩散,即:离散的、有形的空间实体>抽象实体;扩散方式包括辐射型扩散和单线型扩散。但无论怎样扩散和变化,形状量词都保持最核心的义素不变。三、形状量词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形状量词演变的连续性。第五章着力探讨形状量词形成、演变背后的认知机制。我们认为形状量词的形成、扩展遵循“转喻生成—隐喻扩散”机制和“约定俗成”机制。第六章聚焦量词在方言或民族语中更深一步的语法化表现,并就其中某些特殊功能(定指功能)的来源进行了再探讨。纵观量词的上述表现和功能,我们发现语言是合乎逻辑的象似性与非象似性的综合体。量词特别是形状量词的发展史充分表明量词与其作为本义的名词性事物或动词性动作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象似性,但是这种象似性往往伴随着量词语法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递减以至最终消失(因此有些用法需要借助规约化来进行规范),从而导致了量词的象似性与其语法化程度之间长期保持一种反比关系。最后一章为本文的结语,总结了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并指明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