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型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而同型半胱氨酸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者占据较高的比例,防治形势严峻。最新的研究表明,hs-CRP、IL-6、TNF-α等多种炎症指标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对该类型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可能获益更大。治疗方面,西医一般为药物治疗,主要是降压药物联合叶酸治疗,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方面除了传统的辨证处方,更有针灸、贴敷、沐足等手段,而平衡针正是其中的一种。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平衡针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效果明显,其能通过调节中枢的心脏调节系统,促使机体自我调节,达到降压效果,其机制暂不明确,可能与调节炎症介质有关。本研究通过平衡针疗法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对照试验对临床上治疗H型高血压中提供借鉴。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平衡针联合药物疗法对原发性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和平衡针疗法治疗H型高血压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探讨平衡针刺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和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平衡针疗法治疗H型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推广平衡针疗法在治疗急危重症乃至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并确诊原发性轻-中度H型高血压的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平衡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数值。疗效评价指标:血压水平和(或)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配对资料符合参数检验要求的如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水平、Hcy水平、hs-CRP水平、证候积分等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参数检验的要求的指标采用非参数配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及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平α=0.05。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对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下降,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临床证候积分下降,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经治疗,血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疗效、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血压水平、临床证候积分、Hcy水平、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治疗后的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治疗后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的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疗效、同型半胱氨酸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的治疗措施均可明显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和平衡针疗法治疗H型高血压均有明显疗效。在血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疗效、同型半胱氨酸疗效上,平衡针联合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从数据的均值上看,平衡针针刺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治疗组与单纯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降压效果更好,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在观察周期内,平衡针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Hcy及hs-CRP水平降低较多,提示平衡针疗法在短时间内对H型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降低Hcy及hs-CRP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确切。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相关,hs-CRP等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平衡针疗法和药物治疗H型高血压的机制中该过程是其中之一,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需待进一步研究。平衡针疗法在治疗H型高血压方面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