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历史感的作家之一。阅读贾平凹的过程不仅是揭秘他个人心灵变化的过程,也是探究转型期中国乡土知识分子对现代化深度体验的过程。作为典型的乡土知识分子,他以敏感而独特的感悟力触摸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三十多年笔耕不辍,执著地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也留下了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印痕和文化印痕。因此,贾平凹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贾平凹从80年代以来至今的多部小说,分五部分对“离乡——还乡”、“三角恋爱”、“灵异”三个主要情节模式进行分析,探寻其功能和文化内涵,把握作为乡土知识分子的贾平凹在当代创作中的心灵轨迹,从而揭示新时期以来现代化想象的变迁及文化轨迹。第一部分:引言,简述贾平凹小说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引出本文的论题:乡土知识分子的现代化想象——贾平凹小说情节模式及其功能。对文中出现的乡土知识分子、现代化、现代性、情节模式等几个概念做出较为合理的界说,并总述三个主要情节模式的概况。第二部分:第一章,“离乡——还乡”模式,前两节通过对贾平凹小说的细读,发现其作品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农村青年以“离乡”而告终,受过良好教育的成熟知识分子又徘徊于城乡之间,他们的足迹和所见所感记录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呈现出乡土知识分子对现代化想象的变迁。第三节对比贾平凹前后期小说中“离乡——还乡”模式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内在的深刻原因。第三部分:第二章,“三角恋爱”模式,前两节结合具体作品,指出贾平凹前后期小说中的情感模式发生了变化,由“一女二男(多男)”型变成了“一男二女(多女)”型这一现象。第三节分析前后期小说情感模式发生变化的文化内涵,暗示了知识分子对80、90年代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第四部分:第三章,“灵异”模式,前两节分别指出贾平凹前后期小说由对灵异现象避而不谈到重新审视乃至回归的现象。第三节比较前后期灵异模式的变化,分析其文化意义,传达出知识分子从单一的、二元对立的现代化想象到复杂的、多元的现代化想象的转变。第五部分:结语,通过对“离乡——还乡”、“三角恋爱”、“灵异”三个主要情节模式形成的复杂状态进行分析,揭示贾平凹对现代化进程的探寻与思索,展现了作者在当代创作中的心灵变化轨迹和创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