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涌现,及时、准确的获取农村地理国情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地理国情监测的实施将有利于政府决策者实时掌握农村的土地使用、变化和发展状况,对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更好的面对自然灾害,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米脂县农村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米脂县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通过分析自然因素(包括高程、坡度、坡向以及河流因子)和区位因素(包括农村居民点距耕地,交通干线的距离)对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和基于国家规定的农村建设用地标准的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的最佳数量和最优空间布局模式。最后将该布局模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与居民点布局进行对比分析,对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米脂县耕地质量总体较差,分布零散,水土流失严重,高坡度、阴坡地耕种现象严重,基于全县耕地布局特点,通过分析坡度、坡向、潜在耕地和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预测,对米脂县耕地数量的预测结果为44162.53公顷;(2)该区居民点分布零散,用地规模过大,远远超过国家规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地形因子和河流因子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宏观地理背景,距交通干线和耕地的距离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要素对居民点的影响,并考虑到基于国家标准的居民点需求量,对米脂县农村居民点数量的预测结果为1621.64公顷;(3)将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的空间预测结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比分析显示:本研究探讨预测出的耕地和农村居民点布局充分考虑了当地自然和区位因素,可以为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弥补其不足。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望加入更多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人文要素,提高研究的实用性价值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