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历经多年探索,课程的实施既有收获,也遇到许多问题。为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再次强调了课程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丰富性与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同教学是一种运用教师集体力量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内涵体现为:其一,强调合作的价值取向,教师之间相互认同,有协作意愿,进行分工合作与专业对话。其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不同视角切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开放的视角,优化思维品质。其三,教学过程灵活多元、开放生成,协同不只是教师人际间的合作交流,更是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非线性交互。协同教学的特点则表现为统整性、协作性、多样性与个性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丰富性,表现为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课程实施形式多元化以及时空环境的开放性,且由于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内容选择既关照学生生活又要有价值,教师指导要求发挥学生自主性,导致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复杂性。无论是课程本身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还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协同教学都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课程实施效果。基于对协同教学理念的分析,结合对案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察与教师访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协同教学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要组织多元的协同教学主体,即形成协同教学的教师团队,基于实践的需要,团队构成应考虑这三个要素:选择相关学科教师、教师能力互补、尊重教师自主性。团队形成后应落实权责分配,以生成团队合力。其次,要明确目标与任务,以促进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并达成对目标的一致认同,分配教学任务应该关照教师行为意愿与专业能力。再次,进行独立指导与交流合作,教师之间有分工,有合作,既能发挥各自优势与特长,又能总体展现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独立指导可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合作则实现教师优势互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指导。最后,实施多元评价与反思,评价与反思既能检验活动过程的实效性,也能促进其进一步提高,推动协同教学螺旋式上升,评价包括对学生活动的多元化评价以及对教师协同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协同教学策略的落实,提高协同教学的效果,需要建设校园文化以烘托协同的氛围,依托教研活动来强化教师合作认知,还需完善制度,保障协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