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品理论从古典经济学诞生的时刻就已经开始被经济学家关注,从上世纪初开始,公共品理论开始了迅速的发展。公共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其效用上的特殊性在于可以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供给上的特殊性在于公共品供给并不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单纯由市场供给。农村公共品供给作为公共品的分支,与公共品的共性在于其也具有或部分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同之处在于农村公共品的区域性特征,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易陷入要么供给不足要么供给无效率的二元悖论,因而相对于一般公共品供给而言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更加困难。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互联网+农村公共品”供给,认为可以通过将“互联网+”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相结合,使得农村公共品供给能够摆脱要么供给不足要么供给无效率的二元本文的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悖论。 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说明了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并且对本文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研究分析问题做了具体阐述。在文章品、农村公共品和互联网思维的理论以及实证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为下的第二部分中,本文从公共品和公共品供给理论、农村公共品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理论、网络经济与互联网思维三个方面撰写了本文的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公共文展开具体的理论分析提供历史基础。第三部分,本文深入研究了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首先明确了农村公共品的定义、种类和特征。第四部分则使用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所面临的困境的成因。第五部分对“互联网+”理论做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互联网+”与传统的网络经济的区别,叙述了“互联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然后论述了“互联网+”为什么能够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相结合,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农村公共品”供给改革当前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是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第六部分介绍了“互联网+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类型,举出了一些可行的“互联网+农村公共品”应用实例,并且运用机制设计理论设计了具体的“互联网+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总结及政策建议,在结合全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推进“互联网+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政策建议,指出从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方式、融资方式、监管方式等多个方面推进“互联网+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和机制的建设。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互联网+”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相结合,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提高公共品的供给质量,对解决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要么供给不足要么供给无效率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福利水平、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的“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