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了现代化运动,先是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阶段,后又致力于“变政”,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国成立以后,中国政治并未走上民主轨道,知识分子开始认为中国真正的问题在于文化。于是生发民国八年随五四运动而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激烈的反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从根本上否定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梁漱溟首先站出来重新倡导儒学传统,他在民国九、十年间进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演讲,直接与此西化风潮相抗衡,也由此开创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现代国家大都认同自由、平等的理念,也承认自由民主之路是本国未来政治发展的走向,因此中国也不可避免要进行民主转型,这是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建设的唯一出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基本都认同中国儒学传统在当代的价值,也大都肯定现代自由民主的理念,致力于从儒学传统中寻找支撑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基。其中梁漱溟和徐复观对此论述最详尽、最系统。梁徐二人,一个“文化上的守成主义者”与“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一个游走于学术与政治之间,“以传统主义论道”、“以自由主义论政”,出发点如出一辙,对政治和文化的态度也有相通之处。二人都致力于从儒学传统中找出与现在自由民主建设的相通之处,用以指导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但是两人基于共同目标的努力,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梁漱溟认为中国走不通近代欧洲自由民主之路,徐复观确认为儒学传统中不乏对自由民主理念的支撑。梁徐二人民主思想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二人观点合理之处在哪,有失偏颇的地方又在什么地方?通过对二人民主思想的对比研究,我们进而可以探索儒学传统中真正可以支撑民主理念的因素是什么,哪些要素确实不能支撑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儒学传统中支持民主政治建设的理念,我们当然要合理借鉴。对于儒学传统中不能支持民主政治建设的理念,我们的态度应该如何呢?是彻底抛弃还是客观分析另作他途,这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将梁漱溟和徐复观二人民主政治思想比较起来看,对于更加全面客观的对二人观点进行把握和评价有较大帮助,也是探究儒学传统在中国民主转型中的困境和出路的有益视角。通过对比研究梁徐二人的民主思想,笔者得出结论:梁漱溟认为中国精神条件与西方不合,不可能走通西方自由民主之路,只有通过乡村建设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治。徐复观却从儒学性善论和德治观念中,发掘出自由民主的可贵资源。笔者分析了二人观点不同的原因,认为梁徐二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差异对其民主思想形成有较大影响;西方自由民主理念本身多元也是造成梁徐二人观点相左的重要原因;儒学传统本身的复杂性也使得梁徐二人观点都有失偏颇。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以客观全面的态度对待梁徐二人的民主思想,对其观点合理的部分要吸取借鉴,对有失片面的观点应审慎对待。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待当下“儒学热”的现象,对提高个人德行有用的观念要运用到微观层面个人的修身养性上面;对儒学传统在政治领域的复归,更要谨慎对待,对政治层面建立自由民主政治有用的观点,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要批判地加以吸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