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一半以上,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的农村建设一度被忽视,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生活水平落后,城乡发展的差距逐年增大。农村住宅作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村镇发展的大好机遇,急需农村住宅设计方面的技术支持。
本篇论文的主题源于对北京郊区大量农宅的居住实态调查之后所引发的思考。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太后村的16户农宅进行测绘、观察、访谈,拍照,记录家具位置、布局模式,调查各生活行为的实态与其活动空间的关系,经过分析总结了各功能空间的发展变迁、问题及需求,评价其优缺点,准确把握用户潜在要求。之后,引入人体测量学数据作为功能空间尺度设计的依据,结合农村住宅的生产生活要求和居住模式,设计并总结各功能空间在不同需求下较适宜的布局方式及尺度。最后,引用“模块化”理论应用于新农宅户型设计,将农宅内的各个功能空间赋予“模块”概念。笔者分析了基本空间的位置关系及几种常用的户型组合,并对家庭结构、家庭产业和家庭生活方式进行分类,将其作为选择的参数,阐述了不同家庭结构因素对户型设计的影响。最终将功能模块按照适宜的组合方式进行组合及演变。希望以此为早日实现菜单式或模块化农宅设计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