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哲学视为具有最高概括性和最高解释性的知识,视为具有最大普遍性的科学,视为全部科学的基础的观点,被称为“哲学的知识论立场”。这种立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倾向,持有这一立场的哲学家们都致力于把哲学建立成为“全部科学的科学”,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全部理论问题,或为未来任何可能的知识提供确定的基础。但这种努力一直没有成功。孙正聿先生以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和“理论思维的前提”的论断表面上的矛盾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根本区别。孙正聿先生提出了将人类思想划分为“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两个维度的观点,并基于这种观点系统地批判了“哲学的知识论立场”。波兰裔逻辑学家塔尔斯基建立的“语言层次理论”对形式语言进行“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的划分,并根据这对概念定义了“语义封闭的语言”与“语义开放的语言”,认为只能在“语义开放的语言”中构造关于“真”这个概念的“实质上适当的并且形式上正确的”定义。将孙正聿先生的理论与塔尔斯基的理论结合起来,即把“语言层次理论”引申到一般性的理论问题上,就可以对“哲学的知识论立场”进行语义学上的反驳。任何处于讨论与被讨论的关系中的理论都可以被划分为“对象理论”与“元理论”,一般地,如果理论A以理论B为对象,则A是B的“元理论”,B是A的“对象理论”。在功能上,“元理论”是用来讨论“对象理论”的;在结构上,“元理论”包含其“对象理论”中的全部命题、这些命题的名字、用于谓述这些名字的谓词、必要的逻辑连接词。一个理论(系列)如果是“对象理论”和“元理论”相分离的,那么它就是“语义开放的理论”,否则就是“语义封闭的理论”。所谓“分离”就是“对象理论”和“元理论”职能的分离,即该理论只讨论其理论对象,而不讨论它本身。所谓“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就是相信存在一个理论是全部理论的“元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被称为“元科学”。在语义学上,“元科学”要么是语义封闭的理论,要么是语义开放的理论。如果它是语义封闭的,可以证明其中包含不可证明的真命题,这说明它没有能力给予它所包含的每个真命题以证明,这些命题的证明要在更高的理论中进行,因此它不是全部理论的元理论;如果它是语义开放的,那么它就不是自己的元理论,因而也不是全部理论的元理论。无论怎样,“元科学”这个概念在语义学上都是自相矛盾的。作为理论的哲学,只能是一种语义开放的理论系列,永无止境地进行“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