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初乳和常乳中乳清蛋白的热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清蛋白是从牛奶中分离出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包含人类饮食中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的热处理会使起乳清蛋白发生变性和聚合反应,进而制约了乳清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为了研究牦牛初乳和常乳中乳清蛋白的热稳定性,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牦牛和荷斯坦奶牛初乳和常乳中乳清蛋白的组成,并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和pH值对乳清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1、分别从牦牛和荷斯坦奶牛初乳以及常乳中分离乳清,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了乳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乳铁蛋白(LF)、β-乳球蛋白(β-Lg)、α-乳白蛋白(α-Lac)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含量。结果表明,牦牛和荷斯坦奶牛初乳中乳清总蛋白、IgG和LF的含量显著高于常乳。其中牦牛初乳和常乳中乳清总蛋白、IgG的含量与荷斯坦奶牛无显著差异,然而以高品质初乳Ig G含量大于等于50 gL-1为参照标准,牦牛高品质初乳产出率100%,而荷斯坦奶牛仅为73.33%。LF、α-Lac和BSA的含量在牦牛初乳中显著低于荷斯坦奶牛,而在牦牛常乳中与荷斯坦奶牛相近。β-Lg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其含量在牦牛初乳和常乳中均低于荷斯坦奶牛。这些结果表明,与荷斯坦奶牛的初乳和常乳相比,牦牛初乳和常乳是较好的功能性食品原料。2、将牦牛乳清蛋白在60℃、63℃、72℃、90℃的温度下,分别加热15sec和30min,采用ELISA和UV分光光度技术通过检测牦牛乳清蛋白的浊度和自由巯基来评价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pH=3.4-4.6范围内,加热温度较低时,乳清蛋白的热稳定性较高,随着温度和pH值的上升,乳清蛋白的稳定性开始降低,其浊度和自由巯基逐渐增加,在pH=5.5、温度高于63℃的加热条件下,乳清蛋白的变性最明显,热稳定性最差。3、在牦牛乳清蛋白中分别加入三种保护剂(氯化钙、SDS和甘油),对其在pH值为3.5,4.6和5.5时的稳定性以及在72℃和90℃时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保护剂后对乳清蛋白的热稳定性有显著的提高,当pH为3.5时,乳清蛋白中沉淀最少,且浊度变化最小,热稳定性最高。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牦牛初乳和常乳中IgG、LF、α–Lac、β–Lg和BSA开始发生变性,含量逐渐降低。对三种保护剂的保护效果比较发现,甘油对乳清蛋白热稳定性的提高效果最佳,其次为SDS和氯化钙。
其他文献
如今,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开始习惯享受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带来的高效和便利。移动技术、移动信息化正在给企业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与创新。$$ 在这波移动浪潮
报纸
目的:通过构建SD大鼠MCAO模型,由此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大鼠一过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PI3K/AKT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
<正>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地把健康的含意摆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中去考虑,突破了原来重治疗,轻预
政府属于谁、为了谁、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涉及政府的公共性问题。政府是特定国家中最大的公共组织,政府的公共性是一个纷争不断的重要理论问题,在不同
近些年,在传统侵财类犯罪得到有力遏制的同时,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违法犯罪在我国呈现井喷式爆发,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发展,而且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甚至危及到人民群众的宝贵生命。为有效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恶意高发,各级党委政府应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底线思维,全力以赴督导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公安机关应客观、充分地认识当前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
<正>本人有幸应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之邀,于2014年10月25日上午,在山东泰安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上了一节示范课。这里,我想就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谈
随着生物芯片和芯片实验室技术的发展,微流体的驱动和控制技术备受关注,驱动的种类也非常多,如表面张力、压力梯度、外电场、声波驱动、外部磁场等驱动机制.微流控系统通常利
过冷水中蒸汽淹没射流的直接接触冷凝因具有较高的传热和传质速率而受到密切关注,且广泛应用在余热回收、蒸汽蓄热器、混合式加热器和核反应堆泄压等系统中。本文采用实验研
通过软骨-硬骨双染色的方法对日本鬼鲉从初孵仔鱼到35日龄的发育过程中脊柱和附肢骨骼的发育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以10日龄髓弓的出现和11日龄脉弓的发育为起点
由于含铬废水(主要为Cr(VI))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地表水环境的严重污染,甚至会进一步危害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将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