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及其引起的养分流失、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普查土壤侵蚀量和揭示空间变化规律是解决该问题的前提。目前众多研究土壤侵蚀速率的方法中,137Cs示踪技术最为有效、省时而获得广泛的应用。其从国外引进以来已经运用于我国各地区土壤侵蚀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然而国内对于该项技术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原则方法还未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主要包括背景值确定原则和方法、模型精确度对比、采样空间间距和容量。本文选取江苏省宁镇山脉附近一块具有100年耕作历史的缓坡旱耕地和多处可能成为背景值的位置进行采样。缓坡旱耕地进行纵向上约5m间距的栅格状采样,共计采集80个样,包括8个剖面样;采集5处可能为背景值区的10个剖面样,在一块水平梯田内和一块平缓旱耕地内分别采集5m×5m栅格状样和5m间距全样,共计38个。研究表明,随机空间变化性是影响背景值区137Cs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需要在可能成为背景值地区尽可能多的采集样点,本研究区至少需21个样点;国内学者创建的3种质量平衡模型在评估土壤侵蚀量上差异很小,并且优于比例模型和重量分析模型,理论上利用3者中的任何一个均可;在评估土壤侵蚀精确度要求和揭示土壤侵蚀空间变化两种目的下的采样方法要求不尽一致,整体上按照非严格间距的栅格状采样,并考虑到地形变化特征以及坡面土壤侵蚀纵向上变化规律进行有针对性地采样会减少样本容量和提高土壤侵蚀精确度,本坡面研究得出大致需3条适当间距纵断面的12个样点可满足10%误差内评估要求和有效反映坡面土壤侵蚀空间变化规律,这对国内土地利用以小规模为特点的土壤侵蚀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对于国内不同研究区以及不同规模土地利用单元上具体背景值和样本容量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以充实背景值和样本容量理论方法和原则研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