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的微更新设计研究 ——以震泽老街街区为例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o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整体的一部分,记录着城市在历史中各个时期的发展与兴衰,是当今人们生活与发展的重要精神依靠,也是形成强大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物质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发展也在逐渐兴起,出现了许多更新模式。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大规模的开发与改造,历史物质环境逐渐瓦解、历史记忆渐渐消散。更因为城市生活方式快速转变,历史街区内部功能无法与现代生活的方式快速契合,街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为了保护历史街区文脉,同时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延续历史街区的发展,引入微更新设计模式,充分考虑街区与人的关系,在保护历史街区文脉的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进行微更新设计。苏州市吴江区震泽老街街区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老一代的震泽人曾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让街区散发勃勃生机,但经笔者走访调研,发现震泽街区内存在上述历史街区的问题,为了留存震泽古镇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街区内部空间环境以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为此本文对震泽古镇老街街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微更新设计策略。文章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背景和意义入手,通过对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案例,引入微更新设计模式,从“微”出发,小规模渐进式的适当改造更新,从而带动街区的发展,提升历史街区的生活环境与活力,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本文通过整体性、小尺度渐进式和可持续发展为历史街区的微更新原则,并从历史文脉、街区功能、街区形态三方面提出符合历史街区需求的契合方法,目的为了能延续历史街区文脉,,适应当下的发展环境,促进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更多学者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解读分析现代服装设计中禅宗美学风格的体现。主要分为五个章节和结论部分,首先,概括禅宗美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史,阐述中国与日本禅宗美学文化的思想精髓,对比分析总结二者的异同点;其次,归纳禅宗美学在各个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阐述禅宗美学风格在服装设计的内涵和体现,为全文奠定研究理论基础;再次,收集整理“三宅一生”和“无用”部分作品,对此进行具体案例分析,从中发现禅宗美学风格在现代服装品牌设计中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内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涌现,移动端的普及和设备升级,使得内容不再仅仅是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呈现,移动端视频录制逐渐成为人们对信息的记录习惯,大量信息资源被生产被分享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消费者身份转变为“生产消费者(prosumers)”,短视频成为近年来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之一。未来,移动与视频的融合是消费媒体的主要形式。在移动短视频的流行中,“视频播客(video blog,简称vl
扎染经过千百年的实践与积累,工艺越来越丰富,随着现代染整工艺的不断发展,扎染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审美完美结合,逐步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求。当今,运动健身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主要方式,庞大的运动健身群体意味着运动服装市场具有极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运动服装在时尚化进程中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扎染在先进的染整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工艺突破了传统单一染化料在面料使用的局限性,达到多种工艺集成性应用,所形成
本文以传统蓝染服饰在当下的应用为整体研究方向,同时以日本BORO服饰风格在蓝染服装中的应用为例展开分析。文章首先对蓝染工艺进行研究,展开分析传统蓝染工艺的发展与特征表现;然后对国内外传统蓝染服饰进行概述,着重研究日本BORO服饰与BORO服饰风格,探讨其内在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最后以日本的蓝染BORO服饰风格为主要的分析对象,来探究传统蓝染服饰在当下的面料、工艺及设计手法三个方面是如何应用的,为之
蓝染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较早接受且认可的传统染色技艺。曾经,因为化学染料的问世和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蓝染艺术一度陷入沉寂。近些年,由于蓝染艺术具备的多元且独特的染色效果,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愈来愈高,蓝染艺术开始重回大众视野,并以一种崭新的形式被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之中。蓝染艺术应用于服装设计
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5G时代的到来,让移动APP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品牌APP数量快速增长,服装企业也慢慢开始开发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APP。在无线终端快速发展的今天,服装品牌APP慢慢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服装品牌APP营销已被服装企业认为是一种新型营销手段,由于自身独特的特点,很多服装企业正在以各种形式开展服装品牌APP营销。而服装品牌APP营销除传播品牌自身
本文通过对立体书的发展与形态研究,结合儿童心理和情感化设计的理论,结合创作实践探索儿童立体书新的的设计方法。立体书作为儿童是立体书的主要阅读者,也是受益者,立体书的多功能性、趣味性更能加强儿童对书的亲切感,有利于儿童从小养成爱书的习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儿童立体书的设计需要尊重儿童的一系列心理特点,包括其行为习惯、审美特点等;同时,将将追求情感化体验的产品设计思路与方法应用到儿童立体书设计中去,才
在全球“妖怪热”现象的热潮下,作为妖怪大国的中国却面临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东渡到日本的中国妖怪在日本本土化后形成了日本的妖怪学体系,而中国妖怪却以奄奄一息之态生存于夹缝之间。借当下的“妖怪热”趋势,再次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妖怪形象服饰设计,不仅回溯中国传统妖怪形象的历史,还要关注当下的的审美发展趋势,思考服饰的消费心理,更重要的事挖掘出可供现代服饰设计的妖怪形象,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完美展现。只有
服装是人体的外包围,那大廓形服装就是人体的“大号”外包围,无论是合体的服装还是宽松的服装,它与人体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空间。空间制约着廓形的变化,站在空间的角度研究人体和服装的关系,通过空间考察廓形,将空间作为廓形的判断依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由于A型、X型、O型、T型廓形是基于H型廓形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本论文将H型廓形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先,对大廓形服装进行归类、整理、分析,针对H形廓形特征进行横宽与纵
意识是有规律而无序的,当今社会,中国动画正在潜移默化的被一股力,朝一个叫做宏观叙事与解构主义的道路上前进,经历过发展期,黄金期与迷茫期的中国动画,如今中国动画的发展,与自己相比,似乎越走越熟,与他人相比,或许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规律。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发展出发,以《中国唱诗班》动画作品和毕设为例,通过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剖析与《中国唱诗班》的动画艺术语言和传统语境的深入分析,尝试概括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