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作为最早踏入人类心灵,其丰富情节寄寓深邃哲思的戏剧类型,其审美理念一向以古希腊作为参照的原点。基于此,从百多年前西方学术思想传入始,否定中国存在“严格意义”悲剧的说法,或者通过扩大概念范畴而强调其“民族性”、“独特性”,以致仅仅将苦情戏、怨情戏看作中国悲剧的说法,就一直成为理论界的主体见解。然而,这种说法却忽视了中国一个重要的悲剧群落。其中,悲剧的主人公大多都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志士仁人,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士子”。他们往往拥有傲岸的人格,坚定的意志,信守道义,鄙视邪恶,不惜以死抗争、壮烈牺牲,献身于理想的祭坛。所谓“严格意义”的悲剧必须具备“崇高”与“壮美”,此二属性均没有丝毫的欠缺。笔者姑且将中国此类戏剧定名为“士子献祭”戏剧。“士子献祭”戏剧,堪称中国戏剧中列入世界戏剧之林绝无愧色的悲剧。本论文就是在初步研究这一悲剧群落之后撰写而成的。本论文除“引论”、“结语”之外,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追踪悲剧诞生的原型基础,并从比较描述东西方异同的角度,阐明了悲剧、悲剧精神的内置属性,论证了悲剧与宗教、与英雄原型的密切关系及其发展轨迹,初步引出中国文化中“献祭”母题的说明。第二章论证“士子献祭”戏剧在中国产生的社会条件与人文缘由,介绍了其总体状况,以诸多剧目中的唱词为依据,就其风采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展示与归纳,兼重点说明了中国“大团圆”结局与西方“和解”的“偶合”。第三章,以王朝延续为宏观线索,以江山易代之际为微观线索,探索了“士子献祭”戏剧的延续演进规律,并以典型剧目的剖析,诠释了历史鼎革、国家动荡之际对这类戏剧的主题和内容形态的影响。第四章则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剧变的国情,论述了在维新、革命以及与之呼应的“戏剧改良”思想推动下,“士子献祭”戏剧体现的新高潮、新面貌和所发挥的启蒙效应。第五章作为论文的“馀论”,就“十子献祭”母题的反向发展生发出来的中国古典戏剧之“归隐”戏剧进行分析,即对无奈失落的“士子”退避山林、皈依佛道、寻求心灵慰籍的戏剧,予以了附属性说明。总之,此论文是对中国悲剧理论的宏观研究,以对中国古典戏剧文本中此类独特戏剧作品的钩沉,印证真正的悲剧与悲剧精神在中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