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它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蓬勃发展的地区。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将京津冀发展定位为“重大国家战略”,充分肯定了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随后,国务院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会议,并进行工作部署,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保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发展时期,京津冀地区在此背景下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区域新格局,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然而,由于京津冀地区三地之间的资源与信息并没有实现完全共享,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环境风险较大。因此,如何科学评价京津冀地区环境风险成为首要问题。本文中心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环境现状、产业结构趋同性以及产业分工程度进行分析,将产业布局与环境要素相结合,研究产业布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对京津冀地区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进行计量,并利用碳排放量表示环境压力,产值表示经济增长,构建Tapio脱钩指数模型对京津冀三地主导产业的碳排放脱钩状态进行研究。再次,从区域整体出发,构建LMDI模型对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对各个因素的贡献水平进行量化。最后,利用碳排放因素进行指标选取,基于P-S-R模型构建京津冀地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分析和研究该地区的环境安全等级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产业结构不平衡,环境压力较大;各地区适宜发展的主导产业大不相同;影响碳排放的效应因素分别是碳排放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以及人口规模效应;影响京津冀地区发展的5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平均环境监测经费,人口自然增长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全国的比重,废水排放总量以及农药使用量。基于此,提出了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环境安全质量的对策建议:强化预防机制,建立环境预警和治理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用水结构,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