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界面识别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与管理算法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ton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基于有限元动力学分析的煤岩界面识别的多传感器优化布置及管理算法进行了研究。对采煤机截割部进行了有限元动力学分析,研究其振动特性,包括从时域角度分析的瞬态响应,和频域角度分析的谐波响应,以及利用D—S证据理论加权修正融合算法处理煤岩截割状态冲突的信号,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综述了煤岩界面识别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国内外煤岩界面识别的方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管理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传感器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多种传感器各自或联合操作的优势,更大程度上获取被探测目标的综合信息,通过传感器管理系统的筛选和判断,准确可靠地反馈给数据融合系统,实现煤岩界面自动识别。煤岩界面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类型传感器拾取采煤机截割力响应信号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而识别煤岩界面。为此本文确定了煤岩截割状态响应信号的提取方法,布置了五种类型传感器以拾取信号,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采煤机试验物理模拟系统。鉴于传感器测点位置的优化,传感器性能的选择与物理模拟系统截割部的动态特性密切相关,本文对物理模拟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动力学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采煤机截割部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从时间响应的角度研究振动位移规律。研究优化了振动传感器拾振点,确保能够获得最大输出幅值信号。同时进行了动力学谐响应分析,从频率响应的角度分析了截割部的振动响应特征。研究不仅进一步验证了最大振动位移发生的节点区域,同时确定了所选用振动传感器应具有的工作频带范围,这样既满足了测量不失真的条件,又避免了因谐振而干扰传感器的正常工作输出。针对煤岩界面识别信号出现冲突的情况,应用D—S证据理论加权修正管理算法对数据进行了修正并融合。通过与基本的D—S证据理论融合结果进行比较,修正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于信号冲突所带来的影响。传感器管理的应用避免了传感器自身故障对融合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数据融合系统的性能并优化了资源,从而使煤岩界面识别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现代机械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机构运动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机械研究中为了能够更加的符合客观实际,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将越来越多,零件的弹性变形和热变形、制造和装配误
通过利用2015年本课题组Robledo-Cabrera等人报道中提出新的黄原酸铅吉布斯自由能新建立的方铅矿-黄药体系的Eh-pH图,此Eh-pH图与1957年Kakovsky报道所建立的Eh-pH图进行比较,
大佛寺煤矿4号煤层平均厚度14.8m,上覆岩层宜君、洛河砂岩组为区域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好,渗透性强。当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开采时,导水裂隙带高度加大,顶板透水是危及其首采工作
沙漠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的环境、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物联网的发展为改变传统的沙漠化监测方式提供了契机。借助物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并结合.NET、
顶煤预先爆破弱化技术是解决坚硬顶煤垮冒困难的有效方法,顶煤预先爆破的弱化作用机理是这一方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研究顶煤预先爆破的弱化作用机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塔式起重机是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主要设备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塔式起重机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塔式起重机的事故也接踵而来,据不完全统计,在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宜昌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中笔石的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龙马
乌鲁木齐矿区赋存着30多层急斜煤层,探明储量占我国急斜煤层的1/4以上。“十五”期间通过发展放顶煤采煤方法,产量增长一倍多,百万吨死亡率降低到0.18,基本上实现了安全高效
车辆行驶中会受到地面各种复杂力和力矩作用,悬架系统能有效缓解路面不平对车身的冲击载荷。越野汽车行驶路况恶劣复杂,悬架位移量大,非线性阻尼特性和时变性显著,而被动悬架
论文针对大安山煤矿+400m水平西一石门轴10下煤层东一工作面回采巷道处于高地应力、复合顶板条件下,巷道支护异常困难的特点进行支护方案研究。最终现场工业试验表明所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