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世纪70年代相继爆发两次全球性石油危机以来,石油价格波动便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要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石油作为工业发展的黄金血液,其价格波动乃至供应安全不仅直接关系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而且也间接影响地区性的居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中的中国而言,石油消费需求量伴随着中国国内高速的经济增长与日俱增,石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了55%的历史最高水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这一外部风险,有效识别出中国石油价格与国际油价之间的关联性,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而且也关乎到如何有效指导未来油价改革的方向。首先,本文回顾了有关石油现货价格、石油期货价格与成品油价格关联性的大量研究文献,梳理并评述了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然后基于中国石油现货价格和国际石油现货价格数据本身所含的特征和可能的关联性,结合我国油价定价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分别选取与国际油价接轨和原油加成本定价机制颁布的时间点为界,将实证样本划分为三个阶段,对不同阶段下的国内石油现货价格与国际石油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其次,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发现,在1998年之前,我国石油现货价格与国际油价之间并不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但在1998年之后,两市场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国际石油价格对我国石油价格具有绝对的导向作用,持续时间长,国内石油价格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程度较低,而且持续时间短。最后,本文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Asymmetric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ECM)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Model, GARCH)分别考察了两市场石油价格受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及其自身价格波动的特征。结果发现,当外部冲击导致油价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水平时,两市场的调整过程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其中,我国石油价格从非均衡状态调整回均衡状态的调整力度要大于国际油价,而且本国油价下调的力度远远小于油价上调的力度,这也暗示着我国的石油价格极易维持在高位水平运行。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石油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波动记忆性呈现出加强的趋势。种种现象背后的罪魁祸首无疑是政府所采取的石油价格管制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讨上述油价管制措施对国内油价波动以及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的AD-AS模型考察不受政府管制和受到管制两种情景下,国内油价波动趋势变化以及社会福利的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石油价格管制时,外部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石油价格的直接传导效应并不明显,但油价管制却会造成我国石油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的波动记忆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反之,如果取消石油价格管制,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将直接冲击国内的能源行业及其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石油价格管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石油危机引发的高油价对于国内经济造成的巨大负面冲击,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但是从长远来看,油价管制对于我国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远远大于外部油价冲击所引起的直接损失。既然从长期来看,石油价格管制措施弊大于利,所以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取消石油价格管制,进一步加快石油价格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最后,本文从以竞争促改革、真正与国际油价接轨、建立本国石油期货市场、建立和完善税费调剂机制和减少石油依赖等五个方面对未来的油价改革提出了一些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