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a A,BoNT-A)注射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腘绳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肌肉形态改变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存在腘绳肌痉挛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24例。A组仅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B、C、D组行超声引导下BoNT-A注射,24h后均接受与A组相同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pasticity Scale,MAS)、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ms,sEMG)被动状态积分肌电值(Integrate electromyography,iEMG)评定腘绳肌的痉挛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腘绳肌的肌肉横截面积和肌纤维长度;粗大运动评定量表88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评定下肢粗大运动功能。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因不满足球形检验,采用矫正检验(Greenhouse—Geisser)方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78例患儿痉挛型脑瘫分型、GMFCS分级等因素,均显示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组间比较显示:B、C、D组治疗后各时间点MAS分级、sEMG被动状态iEMG数值、GMFM-88评分均较A组改善(P<0.05);B、C、D组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7,P>0.05 vs F=7.52,P>0.05 vs F=0.56,P>0.05);4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半腱肌的肌肉横截面积、肌纤维长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52,P>0.05 vs F=0.37,P>0.05)。BoNT-A注射后主要不良反应为:B、C、D组BoNT-A注射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一过性不同程度肌力下降(77.19%,44/57)。结论1.BoNT-A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较单纯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缓解CP患儿下肢腘绳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2.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3U/kg、4U/kg、5U/kg不同剂量BoNT-A注射在缓解痉挛、肌肉形态改变和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上没有显著差别。3.BoNT-A注射安全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