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蒙·格诺是法国当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其文学创作横跨不同的学科领域,并广泛尝试各类题材与体裁,个性鲜明独特。早期的文学评论往往集中在格诺的文字游戏、幽默文体以及作品的数字结构等方面,后逐渐转向研究嬉戏的文字背后所隐藏的严肃哲学思考以及跨学科研究。本文以雷蒙·格诺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哲学的智慧为解读依据,用比较的方法对雷蒙·格诺的幸福观以及追求幸福真谛的历程进行了探索分析。在雷蒙·格诺诙谐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思虑不已、焦灼悲观的灵魂。它既源自个体贫苦疾病的困扰、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又离不开作家对时间、对历史、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如何摆脱人类存在的焦虑,获得心灵的静谧安宁,是格诺眼中幸福的真谛,这与老庄哲学所勾勒的理想生活遥相呼应。格诺对东方教义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阅读,经由传统哲学代表人物勒内·格农、众多汉学家著作以及道家典籍的译作,早在二三十年代便开始接触中国思想与文化,反复阅读,并在日记中多次坦陈与古老中国的“智者”深感共鸣。格诺对东方宗教与文化的热爱,首先源自对自身——即西方现代文明和价值观的反思。在理性主义的照耀下,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类在不断挑战自然的极限中攫取了充沛的物质资源,并引以为傲;格诺却对“逻各斯”持有怀疑态度,表达了“人生如梦”的困惑。他的作品中虽然充斥着“二元格局”,以两两对立的形式构建小说要素,却更突出对立面(真实与电影、真实与梦境、真实与小说)的互相渗透、彼此交融、真假难辨,与中国古代阴阳思想如出一辙。格诺刻意模糊对立面的边界,使得看似相悖的特质结合在同一个体,强调一切现象的不稳定性,可以视作是他调和矛盾、解决冲突的一种尝试和相对主义思想的萌芽。同时,人类语言作为理性的重要象征,它传递信息、认知世界的职能亦被质疑。格诺的小说从认知主体的能力局限性、认知对象的不稳定性、认知工具的欺骗性三个层面,提出了对人类理性的质疑,与庄子的怀疑主义有不少近似的观点与主张。接着,本文通过分析格诺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或幸福宁静、或超然忘我的人物形象,诠释了他的幸福之道。首先,他认为人类的贪欲是不幸之源,对“恶”的化身进行批判之余,提出恪守简朴与谦卑的原则,以摆脱物质与虚荣的奴役,获得自主与自由。至简至谦的状态并非指弱者无奈的自我安慰,而是“知其白守其黑”的生活智慧,在卑微的状态下蕴藏着至强至尊的无穷潜力。其次,要实现内心真正的安静淡然与绝对的精神自由,摆脱时间与历史的枷锁,还需克服“自我中心”主义。由于人类的思想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因而所有的判断与认知都是主观而有失偏颇的,“执我”才构成冲突的根源。格诺笔下的“智者”纯真质朴,有着置身事外的冷漠:或早已看透物质世界的喧闹皆虚妄,不为所动;或通过苦行与冥想,清除杂念抵达虚空,与时间和解,进入超验世界,能够预知未来;亦或深谙“无为”之道,静候原地,顺势而行。他们掌握着去繁就简的智慧,退至无忧无虑、无私无惧的婴儿之态,以最接近原初的本真去实现最完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