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开胸手术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模式镇痛模式,观察其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种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和多项炎症因子(IL-6,S100β)的变化.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间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多模式镇痛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1-1.5 mg/kg,依托咪酯0.2-0.3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持续4~8mg/(kg·h)泵入,瑞芬太尼0.02~0.2μg/(kg·min),同时间断推注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使BIS值在45~60之间,术中输液以醋酸林格氏液和羟乙基淀粉130 .4为主,术中血压在基础血压的±30%波动。关胸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停用麻醉药。关胸前由外科医生进行肋间神经阻滞,选择切口及切口上下两个肋间,分别在腋前线、腋中线及腋后线等各注射3~5 ml。M组:0.75%罗哌卡因20ml+1μg/kg右美托咪定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0 ml;C组:给予生理盐水40 ml在相应肋间相同注射点注射。后接静脉镇痛泵,M组: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1.5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泵速2 ml/h,PCA3 ml,间隔时间15min,镇痛时间48 h;C组: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其它参数设置同M组。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受教育年限、病灶位置和病理分型),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苏醒后4h、8h、12h、24h、48h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分级。记录术后48h内PCA有效自控按压次数。手术前1天,术后6h,术后3d检测IL-6、S100β水平。术前1d、术后1d、3d、7d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为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M组和C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受教育年限、病灶位置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和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4h、8h、12h、24h、48h M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4h、8h、12h、24h、48h M组和C组患者Ramsay镇静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1天,M组和C组IL-6、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术后3d,M组3d IL-6、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前1d,M组和C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 M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1 d、3 d、7 d,M组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M组和C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有助于降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IL-6、S100β蛋白水平,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