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谭嗣同哲学思想的特征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u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嗣同是清末著名的改革派思想家,是一位具有政治魅力和学术魅力的历史人物。他是戊戌运动中英勇牺牲的伟大爱国者。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谭嗣同被人们称为“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他以中学为本去综合西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中西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太一仁”的哲学体系。把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融为一炉,为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精神武器。 和社会政治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也是中国哲学的优点,近代哲学尤其如此。近代哲学家大都是政治家兼思想家,他们的哲学为政治服务的特点就更加明显,谭嗣同的思想也是如此。谭嗣同为了给自己的变法活动寻找理论根据,他接受了西方近代物理学的“以太”概念,并把它和传统儒家的“仁”相结合,构建了他的哲学体系。谭嗣同哲学思想的特征从政治角度来说,就是哲学与政治密切结合,以自己的哲学思想作为政治改革的理论基础,直接为变革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 中国近代社会的中心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这个问题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谭嗣同从革新、救国的目的出发,以西学的“以太”概念来阐释中国传统儒学的“仁”,建立新的仁学;以中学的“日新”进化思想去吸收和理解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把“心”与“力”结合为“心力”说,这些都说明了他以中学为本去综合中西的思路,应该说是谭嗣同在中西文化问题上有价值的思考。谭嗣同哲学思想的特征,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虽然有简单、粗糙和牵强之嫌,但却是一次勇敢的探索,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探索精神。立足中国文化去探索中西的结合,并不全是保守、动摇、资产阶级软弱性的问题,也不是如梁启超所说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更不是“中体西用”,他虽以西学冲击中学,但也不是“全盘西化”。他以雄健博大的气魄和胸怀,力图综合儒、墨、佛各家,综合中西学说,他的这种重构中西文化结合的思路对后世极有启发,值得重视。
其他文献
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能够提供直观反映与植被光合作用相关的信息,同时也为光合作用和GPP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来,许多基于通量塔的荧光观测系统用于SIF和GPP的关系研究。定量估算SIF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ty,GPP)和干旱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