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意识形态层次和政策层次来分析战后美国两党的差异与共识,政策层次包括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两方面内容。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战后两党主流分别代表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源于对西方价值体系中自由和平等以及民主内部固有的深刻矛盾的认识不同。民主党较共和党更注重平等,包括政治法律上的平等和事实结果上的平等。以此出发,民主党自由派主张扩大政府职能,兴建福利国家以扶持弱势群体,而且在公民权利、社会文化生活及道德领域乃至国际事务领域持自由主义观念。共和党则更注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并承认不平等的合理性。以此出发,它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领域,主张限制福利国家,在公民权利、社会文化、生活、道德领域乃至国际事务领域均持保守态度。战后美国两党意识形态的共识主要体现为两党对基本的民主价值问题上意见的普遍一致,如对私有制、个人自由、民治政府及民主程序规则等的认同,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认同以及经济政策的相互借鉴等。其次,在国内政策领域,本文主要从两党的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公民权利政策(尤其是种族平等和性别平等政策),以及其它公共政策等三方面来分析。在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上,两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战后民主党信奉凯恩斯主义,在供需关系上重需求,主张扩大政府职能并实施扩张性经济、福利政策。由于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形势的不同特点,使得不同民主党政府执政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承袭凯恩斯主义理论基核的同时又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到70年代,民主党的扩张性经济和福利政策终于引发了美国经济“滞胀”的恶果。在整个70年代,无论共和党政府还是民主党政府在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上都左右摇摆,直到80年代共和党人里根上台。里根信奉保守主义经济理论,重视供应投资和企业利润,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实行紧缩性经济和福利政策。战后两党在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上的共识(或称趋同)较多并呈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从战后至70年代末主要是从右向左趋同,即共和党新保守派向民主党新自由派寻求政治共识;第二阶段从70年代末至今则主要是从左向右趋同,即民主党新自由主义向共和党新保守主义寻求政治共识。至于在种族关系和性别关系以及其它公共政策上两党的差异明显大于共识,民主党倾向于自由,而共和党则倾向于保守。再次,在外交政策领域,虽然两党也有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党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目标重点、对外干预程度以及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共同的国家利益使战后两党在对外政策中长期保持着“两党一致”的传统,从总体来看,战后美国两党外交政策中共识大于差异。文章的最后部分对战后美国两党产生差异与共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差异与共识”政治作了简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