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显著特征之一。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一个民族总是在不断吸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酿造本民族的文化。译者正是肩负传播不同民族文化的使者。但是,长久以来,翻译都被认为理所当然只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这种认识,导致人们一直忽视译者的存在,把译者仅仅看作是“忠实的仆人”、“传声筒”等等:而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译者---翻译的主体,从而使译者从原来的“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译者从传统中的“隐形”“幕后”开始走到“前台”。本文第一章首先简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翻译其实是一种文化转换。第二章简述译者与文化转换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文化对于译者的重要作用。第三章,简述翻译中的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讨论译者---文化转换的主体,在翻译舞台中所扮演的作为读者、阐释者、创作者、文化传播者这几种角色。本章以目的论,阐释学,接受美学为视角,具体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在翻译选材,译者根据自身秉赋气质、审美情趣、欣赏习惯等因素选择作品译介,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创作性等能动作用。本文认为:根据接受美学,文艺作品的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一个图式框架,中间留有许多不确定的空白,这种不确定的空白不是原著的缺陷,而是它的优点;它们在等待译者--这一特别的读者,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这种图式结构激发读者通过形象思维,使原文中模糊不定的艺术形象转换为读者心目中明确的意象。虽然原文是一个在各个方向和层面都存有空白的图式结构,但译者所感知的图式却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而非个别情景或细节的简单叠加。译者受自己思想意识的支配和操纵,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价值判断融入自己的翻译观,带进翻译行为,大到翻译手段,小至对个别词语的处理。这样,我们可以读到不同的译者对同一原著的风格不同的译著,进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译者必须处理好翻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达到理解原著后再创作的目的,让原著获得重生。第四章具体分析并分别举例说明了翻译主体在文化转换中所起的读者、阐释者、创作者、文化传播者的作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与其说它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倒不如说它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翻译就是文化转换。译者---文化转换的重要主体,在文化转换过程中,分别起着读者、阐释者、创作者、文化传播者的作用。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转换的主体---译者在文化转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