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分离纯化工艺研究及其凝聚絮凝特性初探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处理中,混凝剂是混凝过程的主要因素,一直以来Al盐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传统混凝剂.近年来,在传统Fe盐和Al盐的基础上,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s)正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在众多IPFs中,聚合氯化铝(PACl)是最典型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具有优于传统絮凝剂的许多特性.在水溶液中,Al(Ⅲ) 趋向于快速的水解,聚合和沉淀过程,各种可能形态以亚稳态和瞬间态存在于溶液中,例如,单体,二聚体,Al<,13>[AlO<,4>Al<,12>(OH)<,24>(H<,2>O)<,12><7+]和溶胶态.在这些形态中 Al<,13>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水处理中,Al<,13>被认为是在混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无疑,寻找从PACl中分离各种形态(尤其是Al<,13>),研究其形态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是很有意义的. 本论文采用SO<,4>/Ba分离置换法对中等浓度PACl的Al<,13>进行提取,研究PACl与硫酸盐沉淀反应过程中SO<,4>/Al摩尔比、反应体系起始总铝浓度的影响以及Al<,13>硫酸盐沉淀与Ba(NO<,3>)<,2>溶液置换反应过程中的Ba/SO<,4>摩尔比、超声、水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温度为50℃条件下,浓度在0.4-0.6mo;/L 范围的 PACl 含有较高的 Al<,b>,沉淀分离反应的最佳SO<,4>/Al摩尔比为0.6:1;生成的 Al<,13>硫酸盐沉淀物为正四面体状晶体.在Al<,13>硫酸盐与Ba(NO<,3>)<,2>溶液置换反应过程中,Ba/SO<,4>的最佳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及超声作用对置换反应得到Al<,13>溶液的影响较小;提高Ba(NO<,3>)<,2>的起始浓度可以得到相应较高浓度的纯化Al<,13>溶液.所得Al<,13>纯度的统计平均值为92.1﹪. 研究对比高浓度Al<,13>不同熟化时间的形态变化和稳定性,比较AlCl<,3>,工业PACl,Al<,13>和高浓度Al<,13>熟化液的混凝效果,研究了腐植酸的去除机制,主要原因是不同絮凝剂投入水中后的形态变化.从剩余浊度(RT),Zeta电位和剩余腐植酸(UV<,254>)的变化曲线讨论了pH值和投药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13>有非常好的形态稳定性.在悬浮液含有腐植酸和高岭土的情况下,和传统混凝剂相比,pH值对Al<,13>的影响很小,当Al<,13>投入水中后,它的形态仍保持原有特性,即使在某一熟化时间和在高pH值下,Al<,13>具有的高电荷特性会使其立即吸附到颗粒物的表面.这个特有的性质直接影响到混凝过程的机制和效果.
其他文献
沥青路面作为高速公路主要路面形式,在其服役过程中,水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大部分水损害都是由于在水的作用下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不足导致的。研究表明,集料的化学组分及表观特性这两特性会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为了减少水损害的发生,需要对沥青与集料进行优选,采用现阶段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表面能方法进行研究,探究集料化学组分及表观特性对集料表面能产生的影响。本文从集料化学组分与表观特性两个方面对集料表
学位
随着道路建设的大发展,沥青路面的占比越来越高。作为典型的黏弹性材料,受服役环境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在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必须正视对沥青混合料基本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明确影响规律,以期对沥青路面设计做出指导。现有对沥青混合料基本性能的研究重点考察温度以及液态水环境等因素,而往往忽略了气态水(即湿度)这一因素。气态水是造成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元凶”之一,因此有必要明确水气浓度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建设,超大基坑及超深坑中坑等异形复杂基坑工程的数量和型式也越来越多。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由于建筑和结构本身的特点、使用功能及施工技术在时空上的要求,需要在已开挖基坑底部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开挖,形成坑中坑式复杂基坑。目前随着超大型地下空间迅速发展,对异形复杂基坑工程呈现更加多样性趋势,然而国内外对坑中坑异形基坑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却十分有限,还没有专门指导坑中坑异形基坑
学位
透水式沥青路面的大量推广使得高黏改性沥青的研发速度迅猛提升,但是研发出的高黏改性沥青仍然具有黏度不稳定的缺陷。高黏改性沥青在使用中也需要提升沥青—集料黏附性、沥青黏韧性、耐老化性能。为了配置性能更优的沥青,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交通服务需求,需要建立沥青特征官能团与沥青性质之间的关系。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并计算得出12种沥青中各官能团的官能团指数,使用表面能理论体系计算出沥青与集料的黏附结合能及沥青
皖江区域水陆空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航运产业基础雄厚、航运要素成本低廉,航运文化历史悠久。随着国家级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的实施以及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区域性战略落地等诸多有利因素,为皖江航运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因此,研究航运产业空间分布特征与集聚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皖江区域航运产业布局,推动皖江航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升航运产业在安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
学位
内河运输因其成本低、运量大、高效节能的特点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不断深入,运输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日益提升。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水运需求及内河船舶大型化的要求,需要提升航道尺度来保证内河航道运输能力和内河航运低成本竞争优势。然而河流本身还具有发电、景观、供水、防洪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因此在航道建设过程中,探究如何兼顾多目标协同发展成为了当前航道建设研究的重要问题
学位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当中,而无人驾驶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社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建设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控制、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船舶有关的环境感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等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均为自主船舶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可行性。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船舶领域正在开启一场智能化革命,人工智能技术和船舶
学位
随着E-航海战略的兴起,海上运输蓬勃发展,智能船舶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而船舶的自动靠泊研究就属于智能船舶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难题之一。据统计,70%以上的船舶靠泊事故与驾驶人员在港内的不良船艺有关,因此,研究船舶的自动靠泊技术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  船舶在进行靠泊时航速较低,且存在岸壁效应、浅水效应等复杂情况,故难以采用基于模型的运动控制算法实现对它的精确操控。船舶在靠泊时,允许的误差
随着世界航运业的迅速发展,大量船舶投入运营,但因船用柴油机排出的有害气体造成的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国际海事组织制订了相关公约来限制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掌握其排放特性从而有效控制其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引入到船用柴油机NOx的排放特性预测研究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NOx的排放特性进行预测、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依据的是普通试验设备、
土壤有机质、全氮是衡量土壤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生态环境优劣,它们的精准数字制图(由有限采样点扩展到区域面状数据)对于实现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区域监测与精准施肥至关重要。目前土壤属性空间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统计学、机器学习法、遥感反演等,不同样点数量、地形的变化以及不同辅助变量组合下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和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为对象,采用RBF(径向基)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