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不只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劳有所得”是“七大民生”工程之一。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战略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和质量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体系中的“不均衡和不充分”的矛盾还是比较显性:政府财政投入不均等,不同区域间资源不均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本身不完善等。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提出了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五个维度”的分析指标:劳动力的回报、能力与培训、劳动权益、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及健康;同时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简称CLDS)的浙江省数据为基础,分析浙江省劳动力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前期政策工具效果及对未来新的政策需求,并且进一步对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路径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经过实证数据分析发现:第一,浙江省城乡间就业差异较明显,城乡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尤其在社会保障“隐性收入”方面,五险一金除医疗保险外参与率普遍较低且城乡差距较大;第二,浙江省劳动力整体基本能力水平较高,但专业技能水平一般且培训机会较缺乏,求职渠道不够通畅;第三,浙江省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较高,但劳动力就业环境和身心健康易受忽视。面对以上三大困境,我们认为:第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先致性”因素的社会屏蔽。现有的户籍制度间接影响了劳动力就业的均等化水平,与越来越多的资源分配方式挂钩且不断固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户口”的变化,实质上,背后的配套社会福利和服务提供均等化才是问题所在。第二,在就业帮扶方面,政府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达成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双向良性”互动。政府要注重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机会;更要注重加大就业信息平台,突破就业信息获取的“技术壁垒”,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在社会保障方面,实现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的全覆盖。政府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战略下,要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单位及企业在落实物质形式的各项劳动保障金的同时,开展多元活动充分满足劳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