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衬底上GaN基近紫外LED的缺陷控制及能带调控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aN基近紫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无毒无害等诸多方面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固化、杀菌消毒、防伪检测等领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大力推动近紫外LED的市场化,“低成本、大功率”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Si衬底由于具有热导率高、成本低、大尺寸易于获得等优点,被认为是发展下一代“低成本、大功率”LED的最有潜力的衬底之一。尽管Si衬底上GaN材料的外延技术已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Si衬底上近紫外LED性能的进一步突破:首先,Si与GaN之间的热失配易使GaN薄膜产生裂纹,从而导致器件失效;其次,Si与GaN之间的较大的晶格失配使GaN薄膜的位错密度偏高,而近紫外LED由于缺乏In的局域化效应,对位错等缺陷较长波长LED更为敏感;最后,有源区中的极化效应降低了载流子的输运及辐射复合效率,使得高光效的近紫外LED难以获得。为了获得Si衬底上高性能的近紫外LED器件,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按照“基于无裂纹GaN的近紫外LED外延材料与芯片的制备”→“LED外延薄膜的缺陷控制”→“LED外延结构的能带调控”的研究思路展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第一,通过AlGaN步进缓冲层的设计获得了无裂纹的GaN薄膜,并实现了Si衬底上GaN基近紫外LED外延薄膜及芯片的制备。由于AlN与GaN之间较大的晶格失配,直接外延在AlN缓冲层上的GaN薄膜表面往往布满贯穿裂纹。本论文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AlGaN步进缓冲层成功获得了无裂纹的GaN薄膜,并揭示了AlGaN步进缓冲层对GaN薄膜应力及缺陷的调控机理。AlGaN的面内晶格常数较GaN小,可为GaN的生长提供压应力补偿效应。同时,AlGaN步进缓冲层的引入可在每个界面使位错发生偏转湮灭,从而使GaN薄膜的位错密度减少。相应地,GaN薄膜中由失配位错及位错运动引起的压应力弛豫大幅度减少,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压应力补偿效应。本论文采用双层AlGaN步进缓冲层成功获得了无裂纹的GaN薄膜。在此基础上,通过In GaN量子阱的组分调控实现了发光波长为395 nm的LED外延薄膜,并制备了相应的垂直结构LED芯片。在350 m A的注入电流下,所制备芯片的光输出功率为326 m W,工作电压为3.70V。第二,通过AlN缓冲层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缓冲层的质量,控制了LED外延薄膜的缺陷,进一步提升了近紫外LED的光电性能。AlN缓冲层作为底层缓冲层,它的质量对于其后生长的LED外延薄膜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由于Si与AlN之间的界面反应以及Al原子较低的迁移率,高质量的AlN缓冲层往往难以获得。一方面,本论文通过设计低温形核层结构抑制了在高温下Si与N之间的相互扩散,从而获得了突变的Si/AlN异质界面,提高了AlN的晶体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多层高-低V/III转换结构释放了AlN薄膜中的部分应力,促进了Al原子的横向迁移,改善了AlN的表面形貌,从而获得了愈合完全的AlN薄膜。随着AlN缓冲层质量的提升,LED外延薄膜的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位错密度从1.4×109 cm-2下降至3.1×108 cm-2。在350 m A的注入电流下,相应的LED芯片的光输出功率增加至421 m W,提升了29%。第三,基于能带调控设计了新型的电子阻挡层(Electron blocking layer,EBL)及多量子阱(Multiple quantum wells,MQWs)结构,抑制了有源区中的极化效应,实现了高性能的近紫外LED器件。一方面,本论文设计了8个周期的Al In GaN/GaN超晶格EBL结构,抑制了最后一个量子垒与EBL界面处的极化效应,增强了EBL对电子的阻挡能力及EBL处的空穴注入效率。相应的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350 m A的注入电流下,超晶格EBL结构使LED的光输出功率提升17%;另一方面,本论文设计了新型的GaN/AlGaN/GaN多量子垒结构,在保有对载流子的高势垒高度的同时还抑制了MQWs中的极化效应,增强了载流子空间重合度和辐射复合效率。并且,采用两步温度控制的GaN垒插入层有效地改善了MQWs的晶体质量。最终,本论文成功获得了Si衬底上高光效的紫外LED器件。在350 m A的注入电流下,LED的光输出功率为659 m W、外量子效率为60%。综上,本论文一方面通过缓冲层技术实现了Si衬底上LED外延薄膜的应力及缺陷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有源区的结构设计和能带调控增强了LED的载流子输运性能和辐射复合效率,最终获得了高性能的Si衬底上GaN基近紫外LED器件。上述研究成果为高性能的Si衬底上GaN基微电子及光电子器件提供了重要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BIM轻量化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运维阶段;本文通过调研BIM轻量化展示和微服务架构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结合BIM技术的绿色园区运营优化平台架构,梳理了绿色园区运营阶段的平台功能需求及与BIM的融合,最后通过实际项目验证了平台设计架构和功能,提升了绿色园区运营管理水平。
目的应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技术检测重症肺炎真菌感染患者病原体,探讨其诊断重症肺炎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重症肺炎真菌感染患者20例,其中经传统病原微生物培养(痰培养、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培养)明确病原学17例,另3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但未明确病原学。收集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19例,胸腔积液1例,并采用m
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点多且繁杂,复习课效率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整理知识点,寻找和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提升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并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复习课效率进行了探讨。
最近,亨斯迈集团下属上海亨斯迈聚氨酯有限公司与上海集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亨斯迈生产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氨酯为基体,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展开新一代环保节能门窗型材的联合开发与升级焕新。亨斯迈凭借其性能优异、减碳环保的聚氨酯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与集韧科技强强联手,以创新驱动差异化竞争力、助力客户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国内建材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颈内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颈内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堵塞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颈内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13例发生导管堵塞(导管堵塞组),85例未发生导管堵塞(未堵塞组)。单因素分析结
纳米孔平台是一种廉价、无标记、高灵敏且高通量的单分子传感系统,近二十年来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其中,固态纳米孔具有几何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形貌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其尺度较小的缘故,纳米孔中的流体性质及离子分布也与宏观情况下有较大差异,因此,拓展固态纳米孔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的同时,对其内部的传质特性进行研究,对于纳米孔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此,本研究构建了一系列功能化固态纳米孔,并将它们用
传统的监督学习假设训练(源域)与测试(目标域)数据都来源于相同的联合概率分布。然而,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训练数据常常来源于一个源域联合分布,而测试数据则来源于一个不同的目标域联合分布。由于存在联合分布(领域)之间的差异,简单地使用源域数据训练而来的分类或回归模型,在目标域数据上往往表现不佳。领域自适应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预测模型在目标域有比较好的泛化性能。本文从概率分布适
薄膜晶体管(TFT)是目前主流显示技术中的关键器件,其中,栅极绝缘层是薄膜晶体管实现低功耗和高稳定性的核心材料之一。氧化锆(Zr O2)等高介电(High-k)绝缘材料具有高电容和宽禁带的特点,相较于Si Nx和Si Ox等常规绝缘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显示单元阵列的密度和性能。传统真空镀膜制备绝缘层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溶液加工法可实现薄膜的直接图形化,适合大面积薄膜制备。本文重点为印刷氧化锆绝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存在外部干扰和噪声的情况下,出于控制律设计,故障检测与隔离等目的,系统的未知状态估计成为了控制系统理论中最重要、最基本和最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因此,针对于线性、非线性和混合动力学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为了解决该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区间/集员估计器概念。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通过在每一个时刻估计系统状态的上下界有效地解决了不确定性和扰动。区间的平均值可以看作是点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在实现高对比度、超薄质轻的平板显示器和下一代生态友好型固态照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有机电子传输材料(ETM)作为OLED器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协助电子从阴极注入到发光层,同时避免由阴极和发光层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发光猝灭,在决定OLED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高性能电子传输材料要求具有适宜的LU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