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酸蚀/自酸蚀粘结系统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552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取了3种知名品牌的全酸蚀和自酸蚀粘结剂,比较其与正常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及相同品牌树脂粘结剂与不同品牌树脂粘结剂的粘结强度;同时比较其中两种粘结剂与龋病影响牙本质之间的粘结强度,并比较了龋病影响牙本质不同酸蚀时间下的粘结强度,为临床上更恰当的使用牙本质粘结剂及酸蚀时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实验一选择60颗新鲜拔除的人第三磨牙,去除(牙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为12组,选用3种知名品牌的全酸蚀和自酸蚀粘结剂Excite、AdheSE(瑞士Vivadent公司生产);Prime&BondNT、XenoⅢ(德国Dentsply公司生产);Singlebond2、Adper Prompt(美国3M公司生产),分别按厂家说明书要求应用于暴露的表层牙本质上,再用树脂恢复牙冠至一定的高度。用低速锯将牙齿片切成横截面积约为1mm~2的长方体状样本,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其粘结强度。实验二选择40颗(牙合)面患慢性龋病的磨牙,在龋显示剂的指导下去除软龋和病变累及的软化牙本质,保留颜色较深但坚硬的龋病影响牙本质。将上述每个牙齿平行于牙体长轴切为三半,分别用35%Gluma酸蚀剂(或自酸蚀处理剂)酸蚀20、40、60秒。选用全酸蚀和自酸蚀牙本质粘结剂各一种应用于暴露的表层牙本质上,再用树脂恢复牙冠至一定的高度。用低速锯将牙齿片切成横截面积约为1mm~2的长方体状样本,所有样本先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区分正常牙本质和龋病影响牙本质,并以正常牙本质为对照组,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其粘结强度,并对测试结果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Excite与AdheSE、Prime&Bond NT与XenoⅢ、Singlebond2与Adper Prompt之间的粘结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Prime&Bond NT、Singlebond2与TPH树脂,XenoⅢ、Adper Prompt与TPH树脂粘结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Prime&Bond NT、Singlebond2与Z-100树脂,XenoⅢ、Adper Prompt与Z-100树脂粘结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粘结系统与正常牙本质间的微拉伸强度高于其与龋病影响牙本质的微拉伸强度,20s时有显著差异(P<0.05),40s及60s时无显著差异(P>0.05);对龋病影响牙本质而言,其40s组的微拉伸强度远高于20s组及60s组(P<0.05),而60s组与20s则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正常牙本质来说,在20s及40s时均获得较高的牙本质粘结强度,40s时微拉伸强度略低于20s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当酸蚀时间延长60s时,牙本质粘结强度显著下降,与40s组和20s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酸蚀/自酸蚀粘结系统与正常牙本质间的粘结强度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牌间的粘结剂和树脂一起应用不影响其粘结强度;酸蚀时间对正常牙本质和龋病影响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有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是以话语研究作为切入点,从而对《新青年》杂志展开相关论述。以话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的是一个特定的群体为什么要选择与之相应的话语以及怎样论述这些话语,这些话
幼儿体育游戏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闻乐华由于我们在游戏中经常强调的是幼儿如何需要游戏,游戏如何适合幼儿,因此教育者首先考虑的是游戏的兴趣性,很少重视如何运用游戏这种手段
<正>离园活动是指幼儿离园前由教师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个窗口。离园活动有多种形式,根据组织方式可分为集
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是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被美国诗人T.S.艾略特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叶芝早期诗歌对前拉斐尔派绘画美学思想的吸纳
<正>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成本管理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是有效的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结合医院的成本发生的特点,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
良好的问题和科学的提问方式对幼儿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善于提问,激发幼儿学习热情;提问设计要科学合理,且具可行性;要重视互动提问
<正>一、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乡镇人口近80%,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就是乡镇企业。到2007年,我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090万人,占
<正>由于财务报表分析在其自身、分析方法、分析者及分析指标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使其更全面更客观的反映出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提出相应的
本文在回顾了有关女性就业机会平等的“雇主歧视理论”、“统计性歧视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形,提出了6个假设。作者进一步以2003年全国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