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超声测量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浅层嚼肌、颞肌前束形态指标,比较其差异,并探讨咀嚼肌形态功能与软组织面型及牙弓形态的关系,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69位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年龄18至28岁)下颌分别处于姿势位、最大紧咬位、最大前伸位时浅层嚼肌周长、横截面积、宽度、长度、最大厚度、平均厚度及颞肌前束最大厚度、平均厚度,并比较其差异;将咀嚼肌超声形态测量值与颅面软组织形态指标测量值、面型比例及牙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颞肌前束的厚度与最大前伸位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颌处于最大紧咬位时浅层嚼肌的各项超声形态指标及颞肌前束厚度与最大前伸位及姿势位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下颌处于姿势位及最大紧咬位时浅层嚼肌的周长、横截面积、最大厚度及平均厚度与面中宽(BFW)及面下宽(IGW)呈正相关(P<0.05);颞肌前束最大厚度、平均厚度与面下宽(IGW)呈正相关(P<0.05)。下颌处于最大紧咬位时浅层嚼肌的最大厚度与后面高(PFH)呈正相关(P<0.05)。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周长、最大厚度、平均厚度与前面高与面中宽之比(AFH/BFW)及前面高与面下宽之比(AFH/IGW)呈负相关(P<0.05)。下颌处于最大紧咬位时浅层嚼肌周长、最大厚度、平均厚度与前面高与面下宽之比(AFH/IGW)呈负相关(P<0.05);3)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横截面积与上颌牙弓前中段长度,浅层嚼肌长度与下颌前段牙弓长度,最大厚度与下颌牙弓中段宽度及上颌牙弓周长呈正相关(P<0.05);下颌处于最大紧咬位时浅层嚼肌平均厚度与下颌牙弓中段宽度呈正相关(P<0.05)。下颌处于姿势位及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束最大厚度、平均厚度与上颌牙弓前段及前中段长度呈负相关(P<0.05),下颌处于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束最大厚度、平均厚度与下颌前中段长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1)处于不同功能位浅层嚼肌、颞肌前束超声形态差异显著;2)咀嚼肌形态可能对软组织面型有显著影响;3)咀嚼肌形态可能是影响牙弓形态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