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命运的思考与人性的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和张爱玲是风格独特的两位女作家。在那个容易失去自我话语的时代,二人没有顺应主流文学潮流,她们坚持自己的文学写作个性,开拓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萧红和张爱玲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女性的悲剧命运上,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女性的生存状况,表现出对妇女命运的终极关怀和深切忧愤。萧红和张爱玲还把对生命独特的深刻体验和对人性的哲理沉思转化为博大悲悯的人道情怀,其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萧红和张爱玲在书写女性命运与人性关怀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异性,本文拟从二人小说女性和人性主题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作一探讨。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写作的主旋律,以及萧红和张爱玲二人的写作视角。第二章:比较萧红张爱玲小说的女性主题。论述二人女性意识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及个人因素。萧红和张爱玲认为,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既有来自传统文化的因素,也有女性自身的问题。萧红关注的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描绘她们动物似的生存境况和生命意识的麻木。张爱玲关注的是生活在沪、港等大都市里中上层家庭里的小姐、太太们。萧红侧重于对女性的身体体验和特殊的生命感受的表现,张爱玲重视对女性心理的矛盾、压抑和自我冲突的深层挖掘。她们在揭示传统文化对女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对女性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女性一方面遭受来自男权社会的践踏与凌辱;另一方面,对那些比自己更弱小的同性,以残忍的方式残害。萧红主要揭示群体的愚昧,张爱玲的笔下则多是“个体复仇者”。对于女性的悲剧命运,萧红用悲悯的眼光“哀其不幸,悲其无奈”,张爱玲则用审视的目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第三章:比较萧红张爱玲小说的人性主题。萧红和张爱玲把写作视角对准了最普通、最平凡的生活,赋予世俗生活自身的意义,具有一种充满人性的超越意义,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二人的小说消解了传统的爱情神话,她们的笔下几乎没有完满的婚姻。从她们文本荒凉的底蕴中泛出人道主义的温情。萧红展现的是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对种种摧残人性、无视人的尊严的社会现象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批判;萧红用文学来消解孤独,为人们摆脱困境提供帮助,是五四“人”的文学的深化和发展。张爱玲则打开了封建贵族家庭高深莫测的大门,描写了遗老遗少们自私、虚伪、冷漠、卑劣的生活;在金钱物欲面前,家庭亲情是没有地位的,充分暴露出人性丑陋的一面。
其他文献
视频网站崛起之后,先是一批人预言,电视台必死,一时应者云集。但电视台没死,相反因为真实秀忽然兴旺,许多电视台活得相当不错,于是又有一批人坚定地论证电视台绝不会死,原先
期刊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类之一,在我国海洋捕捞对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前,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规模在逐渐扩大,但在规模
物业管理属于服务性行业,而一个住宅小区就是一个微型社会,物业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寓管理于服务中”.本文结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话题,从“人性化”的角度对更好地开展住宅
简论洋务思潮孙少艾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股历时三十余年的全国范围的学习西方,谋求中国近代化的思潮。它上承鸦片战争时期的经世思潮,下接戊戌维新思潮,成为中国近
藏密坛城是源于古印度的一种密教图案,代表着密宗本尊神及其眷属的聚合处。是古印度修法者为防止外魔侵入,在修行场地筑起的圆形或方形土台;后来,密宗灌顶时专门设置坛场,以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所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而后阐释了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目的 :改进磺胺嘧啶银乳膏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将被测溶液加热煮沸 ,然后在搅拌下于冰浴中冷却至2 0℃以下 ,再滴定。结果 :回收率 99.89% ,RSD 0 .91%。结论 :该方法测定磺
本文是以汉川的独生子女父母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父母的问卷调查来展开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的研究,以了解父母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群体成长所面临的挑战
期刊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在后现代教育思潮影响下,“对话”成为课程改革的主题词。它的引进与借鉴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空间。课改至今对话理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