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相关论文
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870—1880年代既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半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日本在该阶段不仅学习西方的经济、军事与科技......
【摘要】主要是对中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做个简单的分析,内容涉及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以及简单的评价。某种程度解释了其失败的必然结......
晚清虽说被鸦片战争轰开国门,却也正赶上科技革命的好年月,特别是电报通讯业当时正在西方国家迅猛发展,李鸿章等大清洋务派看得眼热,发......
[关键词]教学,民族资本主义,棉纺织业 [中图分类号]6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1-0069-03 在复习必修二《近代......
今年高考上海卷A组选择题第7题是这样的: 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摘要: 中国社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由传统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的转变。中国文......
【摘 要】简约模式是针对历史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线索不明晰、教学效率低而提出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其基本特点是约取、简教和博见......
一、知识衔接在“早期维新派的出现”教学中的运用 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时,有学......
一 十九世纪中,鸦片战后,西学输入,部分开明人士作出积极回应。但此后二十年间,天朝上国闭塞依旧,西学在中国影响十分有限。庚申......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目标能否落地生根的关键第一步。以“历史学科逻辑”为指引,贴合初中学情与学科规律的教学设计可......
目前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已经在部分地区推行,在“货多时少”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课堂能够行云流水,富有逻辑?如何将核心素养的落实达......
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外,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学中获得,而学生自学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来实现的。作为教学工作者......
摘 要: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中极富争议的重大事件,它即是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矛盾的深层表现,又是东......
2007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晒客”与奔奔族、独二代、返券黄牛、国际高考移民、梨花体、学术超男等1......
一、洋务派融合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思想 1.政治主张——“自强”和“求富” “自强”即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应......
教材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新的发现和反思,我在教学工作中就发生了一件真实的事例:今天讲洋务运动,地方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
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它独立于传统教育体制之外而自成另一个系统.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发轫,而且......
洋务派企业是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员为维护封建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洋务派企......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3月26日光绪皇帝钦定秦皇岛为自开口岸.秦皇岛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自开通商口岸.秦皇岛港的开埠建港在......
我国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文化等相关联的因素变化而变化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廷统治阶级......
在 中国近代史上 ,关于外债思想与实践 ,尤其是洋务派的外债思想与实践 ,曾是争议颇为激烈的问题。解放以后 ,学术界长时期对此也......
陈兰彬(1816~1895),字荔秋,晚清广东吴川县人,官至刑部主事,后兴办洋务。1872~1881年留美幼童公案,被学界评定为一保守分子。本文对......
洋务派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中国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正面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
在学习“洋务运动”一节时,教材有一幅“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除了教材正文和表格中讲到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列强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旧的社会结构慢慢发生变化,逐渐趋向近代化.此时,清政府内部分为两派:“守旧派”与“洋务派”.经......
摘 要:作为书信意义上的家书,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并流传至今,家书中的内容大多情感真挚、真实可鉴,被视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曾国藩、左......
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从表面来看,它是清朝内部传统与革新两种不同思想的论争,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学习西学。虽然京师同文馆已经设立有......
长期以来,谈起洋务运动,都把甲午战争的失败等同洋务运动的失败。笔者认为,纵观洋务运动兴办过程,不断有其成功也有失败,但成功是主流,尤......
1876年郭嵩焘受清政府之命出使欧洲,在这一个多春秋的欧罗巴之行中,他以《伦敦与巴黎日记》的形式把所见所闻记载下来.这本日记对......
张之洞是重要洋务派官员,为官数十年,始而京官、继而封疆大吏、最后人阁拜相,在晚清政治日益腐败、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之际,他充满......